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老师亲述:我们喜欢和什么样的家长打交道?

时间:2018-09-07 09:05:36 来源:

文丨小杨老师

最近开学季,家长们又要和老师打交道了。前阵子一个朋友带娃来家里玩,因为孩子好动,美国的老师建议她带孩子去咨询医生看看是不是要诊断一下多动症。

看着老师很严肃的面孔,朋友吓得不轻:难道我的孩子真的有毛病吗?

我听了以后立马劝慰她:“老师的出发点不一定是恶意。在美国如果孩子有一些特定的症状,老师有义务告知家长去咨询专家的,不一定是你家孩子真的有问题!具体到孩子好动的行为,你可以多跟老师沟通了解一下,扫除误会。”

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可以跟美国老师交流呀!我还怕说多了人家烦呢。”

其实关于如何和老师沟通的问题我也收到过不少读者的咨询,感觉有很多“误会”需要跟家长澄清一下。这些年我接触的大部分是美国的家长,也有接触过一些从送孩子从中国来美国读书的家长,也算是妈妈们中的“老师间谍”了,积累了不少家长老师沟通的经验。

今天我想从老师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怎么样家长和老师做有效的沟通。

1 共同出发点 —— 一切为了孩子

我觉得很多老师和家长的矛盾都源于——不理解对方的用意。每年开学期间,特别是遇到新老师新家长的情况下,稍有沟通不畅就容易导致误解。

每年开学遇到新的家长,彼此都还不熟悉,一些老师无意的举动家长很容易误会,以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排练一个话剧,有很多动物可以选择,有一个很可爱的胖乎乎的小女孩想要扮演“猪”,我就答应了。

没想到第二天妈妈立马找到学校里来——“为什么让我的女儿当‘猪’,是不是歧视我女儿胖?”

这位妈妈是西裔,以为我不喜欢她女儿,所以故意找这种角色让她女儿来“出丑”。

后来我立马解释,妈妈也是将信将疑。直到过了几周,每天妈妈从孩子嘴里听到了我上课的时候的各种创意和对孩子的关心,妈妈才相信我是个“好人”,这样让她女儿扮演什么角色她都没意见了。

很多时候沟通不畅导致家长以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对方的用意,解除误会。

在交谈中,只要家长和孩子都秉着“为了孩子好”的出发点而考虑问题,一切误会都会迎刃而解。

2 恰当的沟通方法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尤为重要。我常用到的沟通方法是:邮件、电话、面谈。每年开学的时候我会给家长们一封信,把我的邮箱地址放到信里面这样家长可以随时联系我。

出于尊重老师的私人空间的考虑,美国这边很少有家长问我要过我的私人电话,我每次电话联系家长都是使用学校的电话。

如果有特别亲近的家长想要私人电话,也会问一句:“方便给我你的私人联系方式吗?”如果我觉得有必要的,才会给。比如每次外出秋游,我会把我的私人电话号码告诉同行的家长,这样一旦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可以及时联系到我。

一般来说邮件用于沟通学校日常问题,对于孩子需要注意的行为我会电话通知家长,严重的行为问题我会约家长来面谈。

这里有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涉及到孩子的行为、有争议性的问题,我建议与老师电话或者面谈。

现在很多中国家长会用微信打一大堆文字或者语音,或者是美国家长在邮件里面询问孩子的行为问题,我觉得这样沟通效率低,来来回回很难说清,而且涉及到孩子的隐私,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面谈或是电话是最有效率的。

3 当孩子受委屈时

正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抱怨”的家长,好像得到老师的注意力更多。要知道,面对那么多孩子,老师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顾不上来。

而在孩子受委屈时为孩子“伸冤”的家长,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及时处理。

有一次有三个男孩因为在食堂抢饭盒,被我叫到教室里批评了一顿。回去以后我就收到其中一个男孩A的家长跟我的解释:“对于发生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们也跟A聊了,他哭得很伤心,他说他并没有做,但是在老师面前他不敢解释。”

第二天我又重新把这三个男孩叫到一起询问,才发现我真的冤枉男孩A了,我立马和A道歉,重新处理了这件事情。

所有人都会犯错,老师也是,当老师错误地责怪了孩子,欠的那一声对不起,一定要还给孩子。

有的时候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不敢跟老师说,回家跟父母讲了,那此时要跟老师沟通吗?

我的观点是,要。

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如果孩子觉得委屈不公,都应该把这个事情弄清楚。如果是真的冤枉了孩子,那就得给孩子找一个公道;如果是孩子的确错了,那就让他认清楚为什么自己做错了,下次怎么改正。

被父母搪塞说“老师说你错了你就错了”的孩子,会愈发觉得生活的不公,甚至导致以后敢怒不敢言。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心的老师都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 。

4 当孩子受批评时

关于孩子受批评时,家长和老师往往有很多争议。有的家长会全盘接受,有的家长会表示质疑,还有的家长会觉得愤怒。

比如我曾经教过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有一次他上课的时候偷偷用剪刀把自己刘海给剪了,回家以后跟妈妈撒谎说是同桌剪的。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了一封愤怒的邮件——“你为什么不能管好学生?让这种事情在你的课堂上发生?”

第二天我就调查了这件事情,最后发现是孩子怕妈妈惩罚他而编造出的借口。妈妈立马也跟我道歉,表示自己一时冲动发了那封冒犯的邮件。

当然我知道这位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关心孩子的人身安全。但是我觉得更恰当的做法是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决定。

所以如果孩子受到了批评,可以找个恰当的时候跟老师沟通,了解为什么孩子这么做,以及以后如何帮助他。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下次继续错。

把孩子每一次犯错当成是一个改正的机会,和老师一起共同克服这个难过。

5 当你给老师提意见时

一个教学方法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孩子,所以当家长对教学方法质疑的时候,是可以提出意见的,这样也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你的孩子。

但是,一定要注意语气。

一个真实的例子。我朋友第一年教书,遇到一位家长,是某美国知名大学的博士毕业,也在大学里任教。给他儿子开家长会,一开始的时候先把他所有头衔搬上来,然后再问我朋友一句——“我觉得你XXX做不好,XXX也做不好,我有很多经验,我来教你怎么教书!”

朋友回家以后吓哭了,第二天就告诉了校长。校长安慰许久,才让她调整好状态。

术业有专攻, 那位博士在学术界拔得头筹,也不一定在小学教育方面更有经验。而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大概能撩拨起每个老师心里的逆鳞——

“我就是靠教书吃饭的,你居高临下的质疑我的业务能力,是叫我丢饭碗回家开天窗吗 ?”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呀,还不让人说了?”

说!当然要说!换个法儿说可能让你的建议更有效。

比如我有个家长是位有名的科学家,在JPL喷气推进实验室为美国航天局工作,在当地的媒体报道上也有不少她的报道。

她从来也不炫耀自己科学家的身份,直到有一次我在看她邮件回复的时候发现了她一大串头衔。

在我教宇宙科学的那一系列课时,她给了我不少教学意见。她每次说话的开头都是——

“我有一些资源和想法,不知道你需要吗?”

这样的帮助的语气比起之前那位博士爸爸的指导语气听上去顺耳多了,让我非常乐于接受。

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这种求知欲可以帮助老师进步,所以家长们也需要多提意见,会提意见。

6 该给老师送礼吗?

在美国对老师收礼也有限制——一年一个学生不能超过50美元。可能是一种传统,每年到了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教师节,很多家长会让孩子给老师准备一份礼物。

这份礼物不一定是贵重的,但一定是有心意的。

有一年圣诞节我的后备箱是这样的:

某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我想大概世上没有人不喜欢真心的礼物吧,每次收到礼物我的心情都是很愉悦的,特别是看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贺卡,说着“我爱你”的时候:

我的学生送给我的卡片

我感激每一份礼物背后的情谊。特别是孩子们给我的画、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礼物、小贺卡。

这样的礼物让我铭记于心,也让给我明白当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这也是我当老师的初衷——

做对孩子生命里有影响力的人,用爱和自己的力量去塑造一个孩子。

当孩子们对我说“我爱你”时,我才明白这一切努力的意义:

当然,这里有几点我想说明——

送礼并不会改变我对一个孩子的教学方法,不送礼的好孩子,老师依旧喜欢。送礼的皮孩子,老师该批评的还是会批评,只是有的老师跟家长关系更紧密的话会跟家长沟通得更多。

当然,如果你不幸碰上了一个爱收礼而且收礼后孩子待遇两重天的老师,另当别论。

所以如果你想送老师礼物,可以让孩子亲手制作一些小手工或者贺卡,老师更会铭记于心。每年我收到的小礼物很多,送巧克力糖果的娃我印象不是很深,写贺卡做小手工的娃我却能深深记住。

7 当家长也当老师,双重身份看问题

当老师的时候总是以老师的角度看问题,现在当了妈以后更能以家长的角度看问题。

以前在美国教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总有那么几个积极妈妈,每天都当志愿者来班上帮忙,只想多陪着孩子一点,看看孩子是否在幼儿园过得快乐。

我很乐于接受这些志愿者妈妈们的帮助,当时也很困惑:“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的娃,至于这么牵肠挂肚吗?”

上一篇:总怪孩子沉迷刷手机?家长也好不了多少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