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已经进化成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元素。根据《互联网趋势报告》,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为36亿,超过了全球人口总量的50%。
互联网的特性提供了获取海量信息的渠道,拉近了天南海北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营造了虚拟“温柔乡”,刺激用户的多巴胺,引诱他们不断延长上网时间。Digital Future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每周家庭互联网使用时间上升至17.6小时。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用户的互联网使用时间,皮尤研究中心以743名美国青少年和1058名美国青少年父母为研究对象,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其中,“青少年”指的是13至17岁的人,“父母”指的是至少一名13至17岁儿童的父母。
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皮尤研究中心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关于是否花费过多时间上网,青少年看法不一,但一半以上有意识地控制时间;
· 大多数青少年一醒来就查看消息或通知;
· 当手机没有在身边时,青少年会有一些情绪,其中,焦虑情绪高居榜首;
· 花费过多时间上网同样也是父母面临的问题;
· 与青少年相比,父母不太可能一醒来就查看手机,但更有可能因为手机而分心;
·近三分之二的父母担心孩子在屏幕前花费太多时间,一半以上采取措施限制青少年在线或玩手机的频率;
本期全媒派编译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从“使用时长”、“对应措施”、“情绪诱发”、“使用习惯”四个角度对以上结论展开论述。
使用时长:青少年看法不一,家长出奇一致
对美国青少年来说,互联网并不陌生,其中45%几乎一直在线,各式各样的设备、应用争夺着青少年有限的时间。在自我评价时,青少年对于是否过度使用手机持不同的意见。54%认为自己在手机上花费了太多时间,41%觉得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相比之下,只有26%的青少年花了太多时间玩视频游戏,而那些觉得自己在游戏上费时很少的人占比22%,两者占比类似。与此同时,大约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社交媒体或游戏上花费的时间是适当的。
研究报告显示,自评结果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花过多时间,分别是47%和35%。而男孩认为他们在游戏上花过多时间的的比例大约是女孩的四倍,分别是41%和11%。
尽管对自己是否花费过多时间上网看法不一,但大多数青少年都认同过度上网是他们所在年龄段的共性问题。九成青少年认为,在网上花费过多时间是个普遍问题,六成青少年则认为该问题不容忽视。
不同于青少年的各持己见,父母们站在了统一战线,他们意识到青少年过长的屏幕时间是值得关注的领域。总体来看,65%的父母有点担心孩子在屏幕前花费太多时间,三分之一的家长则是担心这一点。
青少年倒觉得家长应该先关注自己的“网络成瘾”问题,51%的青少年感觉父母和自己交流时会受到手机的干扰。一些父母承认自己也深陷“诱惑“难以自拔,但与青少年相比,父母对手机的关注程度要低一些。36%的父母认为自己在手机上花了太多时间,23%的人表示他们使用社交媒体也是如此。 略超过一半的父母认为他们在手机或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适当。
使用习惯:青少年与互联网更加紧密
报告显示,青少年与手机等智能设备之间存在高度互联的关系。72%的青少年经常或有时会在醒来后立即检查消息、通知。44%的青少年经常会一醒来就查看消息、通知。57%的人觉得自己经常或有时必须立即回复他人的信息。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答案相似。 然而,15至17岁的青少年特别有可能一醒来就查看信息,49%说自己经常这样做,而这种情况在13至14岁的青少年中占比为37%。
与青少年相比,父母不太可能一醒来就查看手机,26%经常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但在回复消息的意识上,两个群体十分相似。大约60%的父母通常觉得需要立即回复手机消息,20%常常觉得必须马上回复消息。
对手机的过度关心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学业,31%的青少年承认自己会因为查看手机信息在课堂上分心,不过只有8%的人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而38%的人表示从未发生过。
而父母比青少年更有可能因为手机而在工作中分心。 大约15%的家长表示他们经常因为查看手机消息而开小差,几乎两倍于青少年因为手机而在学业上分心的比例(8%)。
手机抢夺的不仅是学业、工作的关注度,还有日常生活。72%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时在与自己交流时受到手机的干扰,30%的父母说他们的孩子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在这一点上,青少年也有话要说。 51%的青少年表示父母有时在谈话中间在手机上分心,14%的青少年则认为他们的父母经常做这种事。
诱发情绪:焦虑高居榜首
当手机没有在身边时,青少年可能会感受到五种不同的情绪,焦虑情绪高居榜首,占比42%。25%的青少年表示他们会感到孤独,24%会心烦意乱。 总共有56%的人会有至少一种负面情绪。但并不全是负面情绪,17%的受访者表示,当他们的手机不在时,他们会感到宽慰或高兴。 28%的受访者则认为这些话都不符合他们的感受。
调查显示,同样是没有手机可用,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感到焦虑,分别占比49%和35%,也更有可能感到孤独,分别占比32%,20%。而且,男孩觉得自己更有可能没有这些特殊情绪,这种情况在男生中占33%,而女生中为23%。
对应措施:主动出击
意识到问题之后,家长主动出击。57%的家长透露,他们会以某种方式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家长表示他们经常这样做。
有趣的是,相比于那些不怎么担心青少年花费过多时间的家长,那些非常担忧的父母更有可能说自己限制了孩子的屏幕时间。在担忧派中,大约63%的父母表示自己至少有时会对孩子的行为加以限制,而在那些不怎么担心的家长中,只有47%的父母会予以干涉。
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宗教)青少年群体的父母对这一问题的关心程度相似,但在限制措施的采取与否上稍有不同。 13-14岁青少年的父母比15-17岁青少年的父母更有可能设定限制,71%的13-14岁青少年的父母经常这样做,相比之下,15-17岁的青少年父母只有47%。这一发现与皮尤研究中心之前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 此外,母亲比父亲更有可能经常或有时限制孩子什么时候能上网或使用手机,以及使用时长,分别是62%和51%。
另一方面,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父母都很担心他们在屏幕前花费太多时间,也同样有可能会限制屏幕时间。
大多数家长对自己采取的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信心。68%的家长称自己了解合适的屏幕时长,40%的父母信心满满,认为自己为孩子设置的屏幕时间恰到好处。
但也许为孩子树立榜样才是最好的方法。《每日邮报》报道称,家长在子女的习惯养成上扮演重要角色。华盛顿大学 Donald Shifrin教授说,“父母是孩子通向世界的大门。孩子们不一定听其言,但一定仿其行。”
担心孩子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不只是家长,还有孩子自己。尽管看法不一,但一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采取措施来管控时间。52%的青少年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限制自己使用手机,57%的青少年试图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58%尝试减少视频游戏的使用。
有趣的是,调查发现,青少年对上网时长的看法和他们自身管控时长的做法之间,几乎没有关联。例如,在认为自己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的青少年中,53%减少了时间。而在认为自己在手机上花费时间正好的青少年中,55%减少了时间,两者比例相似。
苹果“数字健康”界面
近几个月来,许多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等都开发了新工具,帮助成人和青少年监测、控制使用设备的时间。
科技公司的小心机和家长的不良示范一步步将青少年推向互联网“成瘾”的深渊,在问题变得相当严重后,他们才急忙添加一些保护措施。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己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放弃互联网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但我们应当学会控制,在“刷手机”的路上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