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对话90后:高考对你的人生有多大的改变?

时间:2018-06-06 10:19:03 来源:

  2018年6月7日,又一年的高考如期而至。自1977年恢复高考,不知不觉,高考已经历了40余载春秋,历史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无数人生因此而沉浮。

  今年,90后正式退出高考大军,首批00后接过高考的接力棒,成为高考的主力部队。为此,鲸媒体找到了一些阔别高考多年的90后们,想和他们谈一谈#高考对你的人生有多大的改变#。

  记忆亦是动力,为考生加油之时,也希望他们能从回忆中找到当初的那份热血和初心。

  1、

  对话90后:高考对你的人生有多大的改变?

  @兔子

  对于90后而言,高考其实在“知识改变命运”方面,已经没有那么厚重的意义了,我们更多的是通过高考,去一所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高校,有选择自己最喜欢专业的分数余地。那么从这个层面上而言,高考对我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真的在自己喜欢的学校里念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最终我在从事这个专业领域范围内的事情。

  @云子

  高考对我来说一方面是结束了十多年的苦学生涯吧,之后再上大学会轻松很多,另一方面就是感觉自己该成熟了。就好像是个人生拐点,觉着该变得比以前成熟,要自律,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之类的。等到现在,高考过了很多年,还是会回忆起当年上高中那段时光,觉着那段日子虽然苦,但是很充实。高考不只是两天,它是一个你学习多年展现成果的表现形式,很难忘。

  @豹子

  说实在的,当初高考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原来那是高考,是不是有点太后知后觉了。但现在你问我,高考是什么,我想说是命运的第一个分岔路口,对大多数人来说,未来已经有了高下之分。

  @动动

  回想起来,高考对我来说好像还是影响挺大的。当时过了二本线,本来是报了天津的一个医科大学,但是后来想留在武汉,因为当时的男朋友在武汉,所以选择了一个师范学院。刚好那年报名师范学院的人多,分数线提高,我就掉档到三本了。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早早离开武汉,说不定会成为一名医生。人生的路真的很难说呢,每一个当初不经意的选择,都影响着之后的路。

  @木木

  通往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大门。

  @Molly

  其实高考之前的模拟考就大概能知道自己考多少分了,考场上还是很平常心、正常发挥的,但是,敲黑板、划重点——填报志愿才是关键呐,很多同学辛辛苦苦考了,成绩也不差,结果志愿填了一个低于预期的学校。

  大学的生活节奏是轻松了很多,大学确实提升了眼界和综合素养,但还是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不然虚度光阴追悔莫及。然后呢,该玩的时候就玩,该谈恋爱还是要谈的。很多老阿姨、老叔叔都在感叹年轻时候没有感情经历,人生都变得不完整了呢~~

  @阿丫

  高考,没啥变化吧,按部就班,去了一个分数,离家距离,都刚刚合适的大学。选了一个,现在才慢慢知道是什么的专业。让我脱离了高中那艰难又充实的日子,让我一个人离家千里学会了独立,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也曾懊悔高中不用心,或者复读考个更好的学校,但是后来发现,复读的代价太大我承受不来。高考前属于别人决定你干嘛的时候,高考结束以后,才真的是自己决定。

  @不白

  不喜欢应试,但还是要接受应试,通过高考去往更远的地方,在当时就是一种随波逐流的选择吧。过了几天才觉得高考就这样过去了,我更多是属于钝感力比较强的人,很多事情都后知后觉,什么离别伤感、毕业伤感在当时感觉不是很强烈,只是觉得,抛开这些事情不谈,还是想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高考在这个时候就像是推手,把你推得更远了吧。

  @鸡米

  高考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终于看到了自己一直走的路的路标,有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高考让我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见到了和接触了很多优秀的人,明白了自律和目标多么重要。更加明白的是高考绝不是奋斗的终点,未来很长,值得期待更多。

  @合飞

  现在回头看高考,改变的不仅是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更重要可能是思维和认知的提升,如果没有上高中,没有参加高考,可能已经和很多人一样,外出打工谋生,早早面对生活,被这个社会逐渐磨砺的毫无棱角,不能像现在谈职业,谈工作,谈理想了,当然这是最直观的改变,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就更多了,一两句话无法表达。高考基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全部因为高考而发生改变。

  @胡楠

  我感觉高考对我的人生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高考,到了一个城市,一个学校,认识一群人,主要改变在换了省份,城市,视野开阔了,之后的大部分变化,主要还是受大学干了什么,做了什么事,认识了什么人,这种影响比较大。

  2、

  当今时代的高考真的还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

  此前,在距离高考还有100天时,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栏目在上海崇明中学做了个一个特别节目。他们让高三的考生们站在足球场的同一条起跑线上,由六个主持人每人提一个问题,如果答案肯定,可以前进往下一条线,若否定就停留在原地。每个问题都有人前进,有人保持不动。你会很直观的看到有的孩子一直在走,有的没动过一步,有的人后来居上,有的遥遥领先而后被反超。六个问题后,一起出发的人站在了六条不同的线上。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高考对于现如今的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高考这个为期两天的考试似乎也不再百分之百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他们的人生旅途上附加了许多不同的条件帮助他们拓宽人生的选择,而这一趋势,从80年代末就开始冒出苗头,在如今00后的时代里更为凸显。

  正如鲸媒体对已经退出高考大军90后的群体采访的那样,高考的意义不再像以前那样宏大,他们看得更远,不再将高考视为非此不可,一局定胜负,更多的是他们认为,高考不过是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的跳板。一方是残酷的游戏规则,一方是自由的未来世界,人生这场游戏该如何玩,自己才是自己的命门。

  3、

  回看高考变迁

  1977年高考恢复,1978年首届全国统一高考在全国举行,这四十年岁月里,高考制度逐渐完善。在高考面前,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对的公平,都有一次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

  1977年高考恢复

  邓小平组织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定向邀请了一批敢说真话、在自然科学领域有学识见解、同时与“四人帮”无任何牵连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学者参加座谈。据悉,当时在这场座谈会上发挥重大作用的是52岁的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副教授查全性。

  査全性发言摘录: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部分原因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而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大学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找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的知识青年、青年工人、农民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大学生是完全可能的。现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热爱文化、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一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占据了招生名额。”

  “入学招生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改成由省、市、自治区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则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从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另外,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报考。”

  之后,在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召开第二次招生会议,历时44天,研究细节方案;1977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根据邓小平指示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特刊发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自此,标志着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1977年12月23日——12月24日,绝无仅有的一场冬季高考在全国拉开序幕,11年间积压的570万考生,从山村、工厂、矿山、渔乡、营房、牧场、学校奔赴而来。

  1978年

  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举行。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分省录取的制度基本沿用至今。

  1980年

  在考试科类方面,将外语专业并入文史类。

  1983年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1984年

  英语纳入必考科目。

  1985年

  正式引入国外技术,首次尝试标准化命题,试行机器阅卷;高中会考制度由上海向全国推广;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办法。

  1989年

  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开展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93年

  招生并轨、缴费上学施行。

  1996年

  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

  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

  1999年

  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校开始正式扩招;实施“3+X”方案,考试科目多元化。

  2000年

  师范专业由国家“全包”变为收费,招收并轨改革完成;春季高考试点,打破一年一考传统。

  2001年

  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

  2002年

  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2003年

  高考时间由7月改为6月;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此外,2003年由于非典,当年的高考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

  2004年

  高考分省命题改革,实行“统一考试,分省命题”。

  2007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校园。

  2008年

  汶川地震的影响,多数地区经历了“史上最痛高考”。

上一篇:衡水中学“张文茂时代”谢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