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锡城教育 >

日本老匠人无锡执教鞭 工匠精神感染启迪师生

时间:2017-11-15 16:01:10 来源:

昨天上午,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号实训楼的一间教室里,一位头发花白、体型偏胖的日本老先生与翻译老师正配合默契地讲授辊花制图方面的知识。台下认真听讲的除了30多名学生,还有学院的两名专业老师。这位组团授课的日本老先生名叫片山芳实,是学校合作企业三锋集团聘请的辊压技术专家,本学期学校聘请他为师生授课,一下子成为“校园红人”。

日本辊压匠人 专注辊压技术数十年

听说自己这段时间成为中国校园里的“红人”,片山芳实感到挺意外,他谦虚地连连表示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日本匠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高校教学,虽然我不是专业老师,但我乐意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中国学生。”

片山先生将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学,背后支撑教学的是他在辊压技术中浸淫了四十多年得到的技术和经验。在他寓所的书架上,摆着长长一排分门别类的文件夹,里面全是他数十年来积累的辊压技术方面的资料。

他介绍说,自己从2001年起先后在美国、泰国、中国等国的公司担任辊压技术设计指导。“2001年10月一直到2012年,我一直在中国敏实集团担任辊压技术设计指导。”那期间,敏实集团为国内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北京现代等汽车企业提供辊压方面的零部件,还包括了日本的富士、M.K机械工程等方面的零部件。片山芳实在敏实集团以“国际专家”身份工作。

学院精密制造技术专业部教师郭湘宇介绍,辊压技术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都很高,起源于美国但在日本达到了新高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的辊压技术逐步发展。目前,无锡也有企业利用辊压技术生产护栏,但其精度远远不及用于生产汽车型材断面的辊压技术。为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精的知识,学院与企业展开了合作。

郭湘宇是在今年4月学院和福建三锋集团就校企合作项目接洽时,第一次见到片山芳实先生。据三锋集团的工程师陈景介绍,片山先生在辊压方面经验丰富,而他们企业遇到了这方面的难题,经人介绍请来了在中国工作过的片山芳实当指导。5月,郭老师与同事以及片山先生一同赴宁波调研辊压生产线时,对他的了解又多了一层。“我们在调研时,有专业工程师听说他来了,特地赶来向他请教问题。我听业内人士介绍,片山先生原先在国内带出来的一批徒弟,甚至徒弟的徒弟,都有实力自己开公司了。”

全心投入教学 一丝不苟引师生敬佩

片山芳实先生已经72岁了,但他在教学中展现出来的一丝不苟、极致认真,让师生折服。

学生殷浩然说,一个多月的学习中,他们都被片山老师精深的专业知识折服。“上周我和同学用CAD设计辊花图,片山老师只在我身后看了一眼,就提醒我有一处短了3毫米。我当时心想电脑制图不会出差错,但测量后发现确实如此,原来是我做的图中有一处出了差错,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郭湘宇自称既是片山先生的助教又是他的学生。平时上午他和另一位专业老师与学生一起听课,涉及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知识由他们讲解,涉及辊压技术的部分他们和学生都听片山先生讲解,每天下午他们还会到片山先生的寓所继续学习。这段时间,郭湘宇深深感受到了片山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老先生带来的资料中有他四十多年的工作笔记,每本都记录得非常翔实,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教学中,片山先生同样精益求精,板书画的每一幅图都追求完美,即使白板下部很难画图,他体型较胖不好弯腰,就蹲着、跪着画到满意为止。有时候我们都觉得过于‘斤斤计较’。但他一言一行中展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席海涛介绍,片山先生有着日本工匠具备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特质,邀请他进校指导任教,除了提高师生的专业知识外,学校更希望把日本工匠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入学校。最近,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追求的风尚,也促使学校思考人才培养要如何倡导工匠精神的教育。

片山芳实谈及任教感受时说,他每天都看到中国大学生努力学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在日本,匠人受尊敬源于他们精益求精、不懈钻研和奉献,这种精神一直在流传。在学校除了传授知识这一基本心愿,我更想把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传授给学生。希望不久的将来,在世界技术领域里,中国技术如同辊花般绚烂绽放。”

短评: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

近日,来自日本的辊压技术专家片山芳实靠着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以及一丝不苟的育人态度成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的名人,这反映了中国高职院校里对于“工匠精神”的呼唤。

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技术创新等紧密相连,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而培育“工匠精神”,最好的方法便是从职业教育抓起。片山芳实先生几十年来在专业领域默默耕耘,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先后在多个国家的企业担任技术指导,这样的专家走进校园,无疑给广大师生带来一股清风,事实也证明他在教学中展现出来的一丝不苟、极致认真,让学校师生折服。

坦白地讲,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之下,部分人对于工匠心存偏见,甚至有些看不起。而日本,如果你被称为工匠,这意味着你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只有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工匠。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对于“工匠精神”的普及值得我们学习。教育界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却没有培养他们职业技术的文化——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片山芳实先生所身体力行的那种职业精神就是我们需要的“工匠精神”。期待更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匠人”走进校园,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

上一篇:超赞!无锡20所中小学入围“国际化”教育项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