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优秀学生”刺杀“优秀老师”?这到底是怎么了!

时间:2017-11-15 15:49:40 来源:

现在的受教育者已日益多元化,我们不能再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路径,去要求有不同追求的现代学生。

▲案发现场。

近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学生罗某,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刺死。昨晚,益阳公安官微发布消息称,11月13日,小罗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

小罗成绩优秀,经常保持在班级第一、年级前十的水平。而被刺死的班主任鲍老师,曾经获得过益阳市优秀班主任称号。谁能想象得到,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如此对待关爱和器重自己的老师?

可“优秀学生”刺杀“优秀老师”的悲剧,就这么发生了。如今再谈反思或许有些“事后诸葛”,可即便如此,该反思的仍需反思。

在我看来,这起悲剧或许可以拆分为三重悲剧。

首先,这是对“优秀”评价滞后的悲剧。小罗成绩是优秀,但性格并没那么“优秀”。而涉事班主任的某些工作方式不当,也摆在那:比如被小罗视作负担的关爱,还比如事发当天把全体同学留了下来,让大家观看一部时长16分钟的励志视频,并要求每人写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才能离开,在临时性任务引起了小罗不满,老师就给家长打电话。

可以看到,双方在“优秀”一面外,都存在些许人格或工作方式上的缺陷。可很多问题,却在“优秀”的标签下被含糊或掩盖了。

其次,这是育人工作落后的悲剧。小罗的成绩足够让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并无太大兴趣,而是“只想考取本市一所普通二本学校”。他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但在成人的世界里,这显然“不科学”,所以涉事班主任一直在引导他上重点大学。

这样的“育人工作”很难说是不对的,却也难言合理。育人工作应因势利导、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替受教育者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受害老师鲍方,曾被评为优秀教师。图据沅江三中官网

这同时也是沟通教育的失败。很随和的鲍老师对这个学生既器重又严格,不仅常常找他谈心,还曾为他争取到一份名额很有限的奖学金。但是,这个学生却说,“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二人之间,隔着硬塞式关心与抗拒性反应,这制造的是隔膜,而非相互理解。

对这起案件的起因,学校管理者认为,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了。但窃认为,没有心理老师当然是个重要因素,却未必是该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评价标准有问题。

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受教育者体察入微,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而非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设定。现在的受教育者已日益多元化,我们不能再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路径,去要求有不同追求的现代学生。正如有教育学者说的:“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选择,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让受教育者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该案中,涉事学生的问题不言而喻,等待他的,也会是法律制裁。但个中某些教育理念也亟待正视:他们会以成绩为关切程度的原点,所谓“好心”往往也来自主观臆断,到头来,难免受到学生内心的抵触乃至反抗。而这种弦绷到最紧时,可能就会衍生悲剧。

本质上,这也是种教育关怀的供给与需求失衡,这种失衡,是反思这类悲剧时无法回避的现实遗憾。

来源于新京报评论
上一篇:你感觉学英语难,孰不知~老外:天知道为学中文我经历了什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