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无锡日报
在很多人印象中,校医是一份只需为受伤学生贴贴创可贴的闲差。近期因疫情防控需要,这群原本默默无闻的校医冲在校园防疫的最前方,承担起重要责任和繁杂的工作,存在感猛增,刷新了人们的认识。近期关于校医招聘的公告屡现网端,疫情成了学校配足专业校医的助推剂。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专业校医在锡城中小学配备依然不足。
配备不足、专业能力待加强
特殊时期对校医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白衣天使”的工作并不轻松。这段时间,他们除了统计、上报因病缺课情况,跟踪病例和临时处置伤患外,还要熟知消毒水配比、医疗废弃物处置、摸排人员情况、核酸检测等工作。
梁溪区扬名滨河实验小学新上任的校医黄菲,每天的工作从早晨6点50分校门口检查师生身体状况开始。一天内她不仅要对体温异常、请假返校人员复测体温、问询和评估,还要多次巡查校园和班级、学生的卫生状况、用餐情况以及消毒工作等,及时上报信息,有时还要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处理学生受伤等突发状况。即便下班后,她还要跟踪了解请病假孩子的状况和心理情况。副校长孙静妮告诉记者,学校新开办不久,此前学生不多,由懂急救知识的体育老师兼任校医。黄菲原是一所三甲医院护士,上任后家长、学生顿觉安全感倍增。
学校迫切需要配足专业校医。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坦言,早在1990年国家颁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就提出,中小学每600人需配备一名专职校医。但目前的情况表明,我市中小学依然没有配足专职校医,部分校医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兼职人员,因专业能力和精力有限,遇到突发情况只能依据自己常识判断应当送医还是叫家长,难以满足目前的健康保障需求。
编制、薪酬、晋升跟不上
专职校医配备不足,为何成了一个30年难解的“顽疾”?从目前我市中小学校校医室人员构成或可见端倪。直属学校校医绝大多数有编制,配备相对充足。区级层面只有少数校医有编制,有的地区通过与医院合作,由医院统一招聘专业医务工作者常驻学校,有的地区通过第三方公司统一招聘专业人士担任校医。也有学校自行招聘校医,还有由生物老师或者体育老师兼任。在现有专职校医中,以护士居多,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凤毛麟角。
专职校医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在校园安全健康的第一层救治保护防线。但与专业要求高和所冒风险并不匹配是,他们中大多数没有编制,薪酬待遇并不高。从我市多位校医处了解到,没有编制的校医算上社保、公积金等,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一些校医因收入不高,没有编制,工作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一旦有更好的去处便选择离开。
即使有编制的校医,也难以享受均等待遇。“我们年底绩效考核往往会打个折扣。部分校医和班主任一样有津贴,近年来班主任津贴提高了,但校医的津贴20多年没变过。”我市一所中学一位在编校医说,“校医很少有荣誉评选,常听到‘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但难听到‘优秀校医’称号,晋升职称时也难以和一线老师竞争。”这位校医感慨,这一关系到全校师生安危的重要岗位,优秀人才难留住,对学校师生来说有害而无利。
亟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待遇不高、岗位吸引力平平,专业技术要求高的校医难留住,谁来保障学生健康?
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专业的校医应该是学校“标配”,应当配足。“在举办运动会、重大考试保障、应对流行性疾病时,校医都冲在最前面,有时还有被感染的风险。配足专业校医,我们的孩子在校期间健康才更有保障。”学生家长袁海燕如是说。
新吴区某校的一名资深校医建议,对于个别表现优秀的校医可以考虑吸纳进编,提升工作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还需从政策层面重视校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医培养和发展体系,确保健康服务的专业水平。
近年来我市也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梁溪区教育部门自2017年推出“医校共建”,与辖区内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合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精良的医务工作者聘用为驻校专职校医,破解校医配备不足、不专业的问题。目前,该区通过“医校共建”入驻学校的专业校医占93%以上,年内实现中小学专聘校医全覆盖。
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校医配备不足、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并非无锡独有,已经引起多方重视。如何留住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他们正在努力多方协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