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备受瞩目的“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将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审,美国亚裔维权迎来重要一役。
“哈佛大学招生歧视”诉讼案起源于2014年。在这起诉讼中,美国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SFA)”指控哈佛大学在制度上歧视亚裔美国人。SSFA组织认为,在录取学生时,哈佛大学倾向于录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而把学业成绩好、更符合条件的亚裔学生拒之门外,这种作法违反了平权法案,也就是一个人的种族与族裔出身不应该成为伤害他或协助他的工具。
在哈佛大学2017年入学的2056名新生中,50.8%的人是少数族裔,包括非裔、拉美裔、亚裔、美国原住民和夏威夷原住民。(图片来自美国中文网)
但是,这一指控遭到了哈佛大学的否认。哈佛此前声称,他们的招生恰恰是依据这一法案进行的:为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学校有权将肤色作为招生时的一项考量因素,这样的做法“既合法又公平”。
所谓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简称AA,又译为“肯定性行动”)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洪流之中,最早始于1961年肯尼迪总统的一个反对歧视的行政命令,后来几经修改,成为今天一个影响无数美国人的重要法案。
“平权法案”在教育上体现为“种族配额”制度,在奥巴马执政时期被拓展至高校录取指导意见,鼓励一些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不再单看成绩,更要考虑“种族”,由此校园学生组成会更加“多元”。
由于亚裔是美国各族裔中学习最刻苦的群体,这种“平权”最大的受害群体就变成了他们。在平权的指导意见下,一些高校刻意为了多元化而对非裔和拉丁裔学生“降分以求”,“平衡”掉优秀的亚裔申请者,给亚裔学生带来了一种“逆向歧视”,使他们更容易因肤色被名校拒之门外。于是,近些年来,亚裔抗议招生歧视的呼声不断高涨。
“招生歧视”,哈佛不“孤独”
当地时间2018年5月24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虽然本次要对簿公堂的一方是哈佛大学,但是,给亚裔学生带来“逆向歧视”的远不止哈佛大学一所。
SFFA的诉状援引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哈佛录取的新生,亚裔占18%,其余常春藤学府,包括布朗、哥伦比亚、康乃尔、普林斯顿及耶鲁是14%至18%不等。同一年,洛杉矶加州大学亚裔学生占34.8%,伯克利是32.4%,加州理工是42.5%。诉状指出,这些州立大学亚裔学生比率较高,是因为加州禁止种族歧视。
2016年5月,亚裔团体联盟也曾向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申诉,抗议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在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申请者。
纽约长岛华人协会主席张国栋表示,同等背景条件下,亚裔进一流名校,SAT成绩要比白人高140分,比西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亚裔在任何一个SAT分数段的录取率都是最低的。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亚裔的录取率比白人低67%,比其他族裔则更低。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招生歧视”上,亚裔团体得到了很多支持。
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撤销了奥巴马执政时期的高校入学“平权行动”指导意见。
此外,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近日发起一项联署行动,以期让联邦法官听到亚裔社区支持诉讼的声音,多达82个亚裔组织加入了这项声援行动。
同时,今年8月底,美国司法部向法院提交声明称,支持SSFA代表的亚裔学生及家长,呼吁法院同意受理他们对哈佛大学的歧视指控。美国司法部把矛头指向哈佛大学招生所涉“个人评价”,包括“可爱度”“人文素质”等评分项,认定这一评价体系非常主观,“严重影响亚裔学生的录取几率,或许是受种族偏见影响”。
然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哈佛大学一直采取否认的态度,称没有歧视来自任何群体的申请人,并将继续捍卫每一所学院和大学的合法权利,即把“种族”作为诸多招生考虑因素之一。
平等追梦,道阻且长
针对“招生歧视”,有美国亚裔人士指出,亚裔学子遭遇不公的根本原因在于亚裔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较弱,政治参与度不高。想要主流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需要团结整个亚裔群体的力量。
也有观点认为,进一步改善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扭转美国主流社会对亚裔群体的刻板印象,也是一条出路。
由此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人数最少、政治影响力最弱的种族群体之一,亚裔社区希望争取公平,使亚裔孩子享有追求美国梦的平等权利,仍然道阻且长。
那么,作为华裔学生或是中国留学生,想进名校,我们能做的改变有哪些呢?
耶鲁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中国学生思维方式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外,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对此,他感到非常痛心。这位教授还指出,过去很多年以来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很好,但等到毕业后找工作时,表现都不好。并且,中国学生出国后多数喜欢“抱团”,一方面因为文化和语言难以融入当地,一方面是因为寂寞和在异国的害怕。
哈佛大学教授也曾表示,中国留学生热衷“抱团”,这样不仅影响语言和文化的融入交流,还对融入当地朋友圈缺乏主动性,这种习惯养成后在他们走入外企职场后就会显露出弊端。
另两位专为美国亚裔学生提供申请顶级高校指导的专家则建议亚裔学生“不要显得太亚裔”,具体做法包括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
由此可见,我们只有打破自己给外界的印象,改变长久以来的学习方式,甚至是一些生活习惯,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名校的青睐。这些办法知易行难,但不踏出这第一步,就无法达成自己期望的目标。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18年10月15日,《“哈佛招生歧视案”开审 美国亚裔维权迎来重要一役》
中国新闻网,2018年10月15日,《“歧视”还是“创意”?美国名校的心思怎么猜》
侨报网,2018年10月13日,《亚裔影响美国:哈佛诉讼案判决在即,AA是否已完成历史使命?》
中国侨网,2017年8月4日,《美媒:哈佛招生歧视亚裔 官司恐打至美国最高院》
中国新闻网,2015年4月7日,《亚裔学生控告哈佛录取歧视 耶鲁销毁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