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痛心!42岁复旦女教授病逝,谁来拯救心力交瘁的大学老师?

时间:2018-01-09 15:51:12 来源:

近日,一则“复旦42岁女教授病逝”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根据新闻报道,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材料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素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2月31日20时不幸辞世。

这位刚刚年仅42岁的女教授,就这样在2017年的最后时刻匆匆离别了这个世界,遗憾地没能来得及看一眼新年的朝阳。

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大学老师英年早逝的噩耗了:

2016年8月28日,“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赵永芳猝然病逝,年仅39岁。

一个月后的9月24日,另一位“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北师大学化学院教授何智因病离世,年仅35岁。

2011年4月19日,同是复旦女教师的于娟不幸病逝。年仅32岁。患病期间,她把自己的所思所悟写成《癌症日记》发到了博客上,引发千万网友泪目。

这一则则令人痛惜哀叹的噩耗,无不残酷地提醒着人们:

高校老师的健康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平均每日工作时长为8.6小时,最长工作时间每天16小时,其中,博士学历的科技工作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最长,为9.29小时,每周的运动时间不到5小时,明显少于其他学历群体的运动时间。

高校青年教师与科研人员看似光鲜亮丽的光环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和生命透支。

就在“42岁复旦女教授病逝”的微博的热评里,人们除了缅怀这位优秀的教师,更对大学老师真实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讨论:

心头的大山:收入、科研、教学

高校教师究竟压力有多大?在国内某名牌大学任职的青年教师赵芬表示,一学期她有好几个月处于生病的状态。白天要上课和处理各种杂事,晚上清静的时间,则要备课、读书、看材料和写论文,周末则会带个读书班,或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长期缺乏休息,也没什么时间锻炼,“一直都担心自己会过劳死。”

根据腾讯教育与麦可思2014年8月完成的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报告,在受访的高校教师中,约有八成表示实际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包含“非常有压力”和“有压力”两个选项)。其中本科教师反映压力较大的比例为84%,高职高专教师为79%。

分析表明,在过去两年中,“个人财务状况”是造成高校教师压力大的首要来源,47%的本科教师和52%的高职高专教师都表示有经济压力。受访的本科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73%,高职高专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88%。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本科、高职高专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2%和45%。

除此之外,造成本科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46%)、“学校的制度和管理”(40%)。造成高职高专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学校的制度和管理”(45%)和“工作量”(36%)。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相比,本科院校的科研要求和考核较为严格,来自科研或论文方面的要求对教师造成的压力较大。

经济压力大,教学科研难以平衡,还要面对职称评定、奖金分配、项目审核、学术声望等各个方面可能会有的利益冲突,高校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长期熬夜,常年在高压下超负荷地工作,这些都是导致他们免疫力差、容易患病的原因。

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被赋予了“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号的大学教师更讲究“面子”,考虑的问题更多,压力和痛苦也就更难说出口。“社会地位越高、成就越大,越不会正视自己的问题。要么不承认,要么讳疾忌医,自己藏着、掖着、扛着。直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采取极端措施后,大家才知道情况。”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说。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或因尊重教师个人隐私,或因较少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也不能及时地发现教师的健康问题。

据广东省教育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过度透支,教学科研双重压力造成精神紧张,广东省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

谁来拯救心力交瘁的大学老师

这些年来,很多本来应该是老年人才会有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知识分子身上,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等,此外还有恶性肿瘤。而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年轻的老师往往认为自己年轻力壮,对身体状况很不注意,不仅很少运动,而且即使学校组织体检也有很多人不参加,结果等到发现有疾病时已经到了晚期,无法挽救了。

据某医院高知、高干病区主任介绍,知识分子对健康的自我维护非常重要,起码要做到四点:一是合理调剂生活,吃饭、休息都要有规律;二是多做一些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运动,比如晨跑、健身等等;三是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四是要警惕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到医院检查。

同时,高校应该重视的不只是学生的健康问题,还应有教职工的健康问题。面对这些纠结于理想和现实的老师,大学在不断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壤、水分、空气,以帮助他们发芽、成长,甚至长成参天大树。但长成参天大树之前,他们首先要不被这些来势汹汹的压力所击垮,而这或许更是大学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来源于麦可思研究所
上一篇:伊朗禁止全国小学教授英文 避免"西方文化入侵"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