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锡城教育 >

学科宣言:教师群体的专业信念与认知

时间:2014-07-01 09:19:34 来源:二泉网
2009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开始启动“学科教研中心”创建活动,寻找被级部管理制淹没了的学科教研组,发挥学科教学研究的能量。各个学科积极响应学校的创建号召,致力于学科建设。在学科教研中心创建过程中,学校要求各学科开展学科宣言的讨论和研制,用最简约的语言表明教师对本学科教育价值的理解,以此来解决教育价值观问题,并在学科宣言的阐释中体现出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学科观及其行动追求。为此,全校教师开展了制订学科宣言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思考学科教育价值,充分考量学科知识对人的智慧提升、情感丰盈、精神成长具有的重要价值。每个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在不断地追问:我们为什么而教?我们能给学生什么?我们的学科教育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学科为学生的成长可以提供怎样的教育服务?我们的教研组将发展成为一个怎样的教育群体?我们的学科能为学校教育追求的实现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在一次次的不断追问中,每个学科都确立了各自的学科宣言,每位教师也都树立了自己的专业信念。
  学科宣言是教师视角,还是学生视角
  “走进课堂,斗志昂扬;上起课来,神采飞扬;走出教室,得意洋洋。”这是2010年数学组提出的学科宣言,当时大家集全组之力写出这样的宣言时,还集体激动了一把。
  在2010年8月的学科教研中心创建交流大会上,各个教研组组长纷纷上台介绍他们的学科宣言和学科发展规划,数学组杨志文老师的“三扬”口号,博得了最多的掌声,连唐校长在点评的时候也禁不住赞扬道:“这口号真带劲!而且有教育特色,其他学科的宣言,像团结合作啊,凝神聚力啊,似乎放到哪个单位都可以,放机关也可以,放企业也可以,确实是空而泛的宣言。”不过,唐江澎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大家在制订学科宣言时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都站在了教师的视角,而忘记了学生,是不是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确实是这样,翻看当时各大学科撰写的学科宣言,清一色的教师视角,如政治组的“科学、创新、合作、和睦”化学组的“聚合、聚智、聚变”,等等。唐校长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生物教研组的石老师说,“唐校长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一直强调的教育理念,我们也经常在喊‘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思考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我们在很多时候还是忘了学生。这次14个教研组的学科宣言全是教师视角,足见教师本位的教育观念多么根深蒂固。”“可是,唐校长,请你告诉我,学科宣言为什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描述?学科宣言是教师专业信念作风的一部分,它的指向应该是未来你这个教研组成长为什么样的教研组,有什么样的教研风气,你这个组的教师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教师。所以,还是应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描述。”英语组的一位教师百思不得其解,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那照你这么说,学校的教育哲学是不是应该站在学校发展的视角去写?”唐校长微笑着启发大家。
  学校为什么而存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指向学生的发展。那么,不论我们提学科宣言,还是树立学校教育哲学,或是规划学科发展,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去思考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共识之后,各教研组的老师又坐在一起,重新思考各组的学科宣言。经过反复修改,各教研组都形成了学生视角的学科宣言。如数学组的“探究数形之奥秘,培养严谨之态度,锤炼娴熟之技能,深化理性之思维”;物理组的“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思考”;体育组的“做终身体育的践行人,做健康生活的拥有者”,等等。
  你的学科特色在哪里
  “我们是在对学科特色、教学特色的不断挖掘中逐渐形成学科宣言的。”语文组组长张克中老师说。
  2010年8月版的语文组学科宣言——“儒雅博学,方正多思”,和其他组一样,是教师视角下的学科宣言。唐江澎校长犀利地指出,这样的学科宣言毫无学科特色:“儒雅博学”,放到历史组也可以,放到政治组也未尝不可;“方正多思”放到数学组也可以,放到地理组也可以。“语文学科宣言怎样体现学科特色,怎样把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有特色的探索体现出来,这是制订学科宣言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唐江澎校长建议道。
  我校语文组在唐江澎校长的带领下,其学科教学颇具特色,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阅读教学就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语文组就致力于阅读教学探索,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语文教学生态。语文组每年寒暑假都举行读书征文活动,每周每位同学都有两节阅读课,在课外阅读上,鲜有学校能坚持做到这两点。2011年8月,由唐江澎校长主持申报的“语文课程基地”项目,以综合成绩全省第一名的佳绩成功入选省首批建设的高中课程基地项目。语文组老师又以语文课程基地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探索阅读教学改革。我们在每间教室后配备“教室书屋”和500余册图书;与新华书店联手打造“匡园书屋”,其书籍更新与新华书店同步;建设“浅阅读区”……让学生随时随处有书可读。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时间有了明显的增加。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然令人担忧,比如一些学生的阅读品位不高,一些学生的阅读量还是偏少,一些学生的阅读难以持续。鉴于此,语文组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形成新的学科宣言——“提升阅读品位,做终身阅读者”。
  正当语文组为新的学科宣言沾沾自喜时,一个微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大家对学科价值的再思考。有个学生在他的微博里写道:“上课时间玩手机,却没被发现,很刺激。”这条微博迅速引起他的同学以及许多同校学生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转发、评论。一些同学在评论中质疑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是不可以带手机进校园么?”一些同学则质疑学校的管理:“那个老师上课在做什么?有同学在玩手机居然都不知道!这真的是教风、学风良好的省锡中吗?”到了周日晚上学生返校,仍然有不少同学在议论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后来我们找到了这位发微博的同学,了解事实的真相。他说:“老师,我根本没有带手机到学校来。我周末把作业做好后在家上网,闲来无事想弄出点动静来,就在网上随手写了这么一句话,我的微博点击率变得好高啊。”这件事引起了老师们的深思: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没有人去阻止你在公众场合下发表任何言论,这时,对自己的表达负责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正是语文学科要承担的任务。而且,语文学科是中学诸多学科中,汉语表达能力提升、表达伦理养成等教育目标的主要承担者。于是,语文组在学科宣言中加入了“做负责任的表达者”,因为前两句都在讲阅读,于是大家将两句整合删减,最后形成了“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这样既简洁明快又充分体现了学科特色的学科宣言。
  除了解题,我们还能给学生什么
  “我们起初提出的学科宣言是‘聚合、聚智、聚变’,在讨论中很快意识到,这样的学科宣言中找不到学生。化学学科到底能给学生什么?”化学组代组长王新福老师说。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口号:“竞赛学测,第一方阵;高考等级,绝对匹配。”这个口号高度概括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所要经历的重要考试,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在高考及自主招生背景下,化学学科确实通过这些考试把学生送入了他们理想的大学。但是,这样的口号遭到了同组其他老师的强烈反对。 “难道高中三年,我们化学学科就只教会了学生考试?”学科骨干马老师提出了质疑。“如果化学学科教学只指向这三类考试,那么我们开设的化学实验课以及校本课程“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又指向什么?”年轻的龚老师也提出了问题。“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是龚老师和其他几位年轻的化学老师共同开设的校本课程,该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搞小发明、小创造,自开设以来,受到同学们的热烈追捧。“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实验课以及与化学实验相关的课程增加了不少,成为高中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除了教给学生化学知识之外,还教给了学生实验技能,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去探寻自然界的各类物质及其转化。”王新福老师总结道。“我们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青年一代只有形成了正确的化学观,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造福人类。”年轻的李伟老师说。这一提法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认同,大家认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在这样的反复讨论中,老师们对学科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刚开始的只关注考试,到后来关注实验,再到关注价值观,老师们的学科价值观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了解题,化学学科还能教给学生很多,而这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最终,化学组形成了这样的学科宣言:“探寻物质世界,建构科学理论,体验实验魅力,形成化学观念。”虽然这样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但比起初的宣言进步了不少。
  通用技术学科能为学生做什么
  “通用技术学科没有高考任务,也不用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跟艺术、体育学科一样,我们采用的是综合评价的方法。在整个高中学科体系中,通用技术是边缘化的学科,学生是抱着玩的态度来到通用技术课堂的;在家长眼里,通用技术学科就是‘剪刀加浆糊’、‘锤头加榔头’、‘锯子加斧头’,随便捣鼓两下也就应付过去了;而我们通用技术组总共五位教师,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琐碎的电教工作上,通用技术课反而成了副产品,上课就是照着课本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去开拓也不去研究,工作被动且缺乏创新力。这是2009年之前通用技术学科的状况。”通用技术组组长曾宣飞介绍说。
  2009年学校启动“学科教研中心创建活动”时,通用技术组的老师们傻眼了:我们拿什么去创建?我们拿什么去跟人家高考学科比?我们学科发展的空间、前景在哪里?连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都没有!于是通用技术组决定,先调整每位教师工作的重心,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提出了“教学中谋专业提高,提高中谋发展与奉献”的学科宣言。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校要求老师们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学科发展问题。大家便开始思考:通用技术这样的非高考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在对这个问题的追问中,通用技术组找到了学科发展的空间,每位老师也明确了各自的专业发展定位。
  “我们可以培养特长生,现在不是有自主招生了吗?而自主招生主要就是指向特长生的,我看现在大学都非常欢迎科技创新人才。”年轻的吕老师提议到。特长生培养,只是针对少部分学生,那么作为高中必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中生,通用技术学科又能为学生做什么呢?“可做的太多了,无论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还是学校教育哲学实现,还是国家社会创新人才培养,这些方面通用技术学科都大有可为。”面对组内同仁的提问,组长曾宣飞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他被自己的回答吓了一跳,以前怎么没有想过学科发展的事,而任由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边缘化?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创新人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都需要课程的支撑,通用技术课程无疑是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我们学校的教育哲学是培养“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无疑是学生综合素养中重要的一方面,也是“智慧卓越”的具体表现。而学校教学哲学的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需要课程做载体,通用技术课程则是重要的载体。
  基于此,通用技术组提出了新的学科宣言——“构建设计世界,激发青春灵感,点亮科技生活”。这样的学科发展追求,既针对科技特长生,又面向全体高中生,在关注学生的兴趣、创新意识的同时,又注重其科技观、生活观的形成,是通用技术组今后一段时间的专业行动纲领。
  我们的专业发展热情被学科宣言点燃了吗
  学科宣言是教师专业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高度概括了一个学科的功能定位、专业价值观、教学方式、育人目标以及这个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追求、发展方向和策略等,是一个学科的集体行动纲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在学科宣言建立的过程中,各个教研组都深化了对学科课程意义的认识,对各个教研组的发展方向都有了明晰且较为正确的定位。
  那么,老师们的专业发展热情被学科宣言点燃了吗?老师们在学科宣言的感召下行动起来了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比如通用技术组,原来只在高一每周有一节通用技术课,教学方式只有课堂讲授,在学科宣言建立过程中,已逐渐形成“必修+选修+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科技特长生培养”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他们参与了学校的课程整合,与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进行了整合,为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习争取到了时间,开出了“竞技机器人制作与编程”、“沙盘模型的制作”、“智能控制技术”、“影视拍摄与非线性编辑”等17门课程,拓展了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他们建立了匡园科学院,培养了一批科技特长生,如高一年级的诸葛天心、张锃、李想参加2012年全国“广茂达”杯机器人比赛,获得了灭火组全国一等奖。2013届高三的谢奕同学,拿到了创新专利证书,并因科技特长,获得南航降15分录取资格等等;他们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主题鲜明,内容多样(如专家讲座、飞行器表演、水火箭发射、太阳能汽车比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点燃了学生的科技梦想,也凸显了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
  语文组一直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同学们在经典阅读中实现了精神成长,这些年阅读已成为我校师生的生活习惯和精神品质。2013年5月,由我校语文教师主编的我校学生读书随笔集《一所高中的学生阅读笔记》,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选取了我校80余位学生的读书随笔,涉及《乌合之众》、《公民丛书》、《万物简史》、《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中外文史哲、自然科学书籍的阅读感悟,是对语文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一次检阅。比如艺术组,在学科宣言“鉴赏艺术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创造人生之美”的感召下,开出了包括校园微电影、器乐演奏、创意广告设计等在内的17门课程,将艺术课一直开到高三。
  一批年轻教师在学科宣言激励下,迅速成长起来;一些中老年教师也克服了专业发展的惰性和职业倦怠,担负起学科发展重任。六〇后杨志文老师成长为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七〇后佟柠老师读完硕士继续师从著名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攻读教育博士,是无锡市教科研带头人、无锡市地理学科带头人;八〇后胡晓军老师任职不到十年,发表专业论文四十余篇,是区教学新秀……从2008年到2013年,我校拥有“江苏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从3人变为11 人,骨干教师比例从40.5%上升到61.1%。
  学科宣言就是教师群体的专业信念,它不仅引导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引导了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成才方式的拓展等。2013年,各教研组又在专业信念引领下,完成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带着专业信念,我们再度启程,走向无限可能的未来,走向无限宽广的远方。 
   
  锡山高中部分学科宣言阐释:
  语文: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
  培养终身阅读者:语文课程让学生阅读,从而培养出有终身阅读习惯的阅读者,这实在是个常识。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国家,要想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想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其难度可想而知;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要想培养出人格健全、精神优秀的学生无异于缘木求鱼;在一个没有阅读的语文课程里,天天乐此不疲地进行肢解式阅读教学,却想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精神成长,岂非南辕北辙!
  在我们看来,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品级,要从改变这个民族的阅读习惯开始;优化一所学校的教育生态,要从浓厚这所学校的阅读氛围开始;突破语文课程的困境,要从为学生大量提供亲近文本的阅读机会开始。语文的知识与能力在阅读中获得,方法与习惯在阅读中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中养成,阅读是人的智慧之源、精神之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世界的智慧在用语言创作的杰作中保留下来”(怀特海语),其他载体则还不足以成为提升人类精神品级的主要支撑。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们的共识是,让学生去阅读,就是语文课天堂般的模样。
  培养负责任表达者:说与写,是信息表达的基本手段,也是参与公众交流的基本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读写能力”曾有过一个定义:“能够辨识、理解、解释、创造、交流、计算和使用与不同情形有关的印刷和手写材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学习和获得 “使得个人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潜力,充分参与到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当中”。
  成为负责任的表达者,首先要关注表达的明晰性。无论说与写的训练,都应关注明确话题的边界、概念的确指,努力使学生的言说表达合乎逻辑;都应关注遵循判断、推理的基本规则,努力让学生学会用严密的思考去获取令人信服的论断力量;也都应关注表达的顺序、层次与重点,努力让学生在表达中呈现出清晰的思路。其次,要强化表达的对象意识。表达总要针对特定的对象,总要有着一定的目的。因此,表达与交流教学应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对象意识,关注表达的场合与目的,从而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收取良好的表达效果。你的对象意识越强,你对听众的分析也就越重视越透彻,也就越能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越能征服听众的心。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话语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频繁而普遍。因此,表达训练必须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应该多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口表达,主动发言。最后,要重视表达的伦理。必须高度关注表达的立场、观点、价值取向以至品位,培养出负责任的表达者。我们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表达者,不仅能够清晰、规范地表达,显示表达者的技术与能力、智慧与力量,更能坚守表达的伦理,显示出表达者的立场与追求、教养与风度。
  数学:探究数形之奥秘;培养严谨之态度;深化理性之思维
  “探究数形之奥秘”,阐明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即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数学就是探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奥秘的一门自然科学。
  “培养严谨之态度”,阐明了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
  “锤炼娴熟之技能”,阐明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数学教学的任务,即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包括熟练的运算能力、正确的推理论证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深化理性之思维”,阐明了数学教学终极目标,即使学生会理性地思考问题。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只有会理性思维,才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才会有发明创造。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数学教育价值之所在。
  物理: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思考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了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为物理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除了物理知识以外,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同样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提出上述教学主张,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观察、体验、发现、思考”是物理学习过程的典型特征。“观察”是物理学习的起点。通过观察,可让同学知道物理就在身边。“体验”是让同学经历一个物理过程,产生难忘的印象。“发现”是观察与体验的目的,引发思维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物理学习过程成为发现之旅。“思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让同学学会思考,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逐步让物理课堂由原来的“教会学生思考”逐步演变成“学生能主动思考”的自主式的探究课堂。
  化学:探寻物质世界,建构科学理论;体验实验魅力,形成化学观念
  “探寻物质世界,建构科学理论”,阐明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认识化学科学的过程是探寻“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和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简言之,探寻“物质及其转化”的规律,即会描述化学学科中“有什么”或“是什么”;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即回答“为什么”。
  “体验实验魅力”,阐明了化学是实验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化学实然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形成化学观念”阐明了高中化学教学的价值追求。化学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的重要基础,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化学科学能够增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丰富人类文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化学科学的价值追求。
  体育:做终身体育的践行人,做健康生活的拥有者
  体育学科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引下,依据学校成全“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以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学会终身体育之技能,培育坚毅奋进之精神,养成健康生活之方式为目标,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为主线,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选项教学与俱乐部制为组织形式,创新组织与实施选项教学与阳光体育活动,努力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践行人和健康生活的拥有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终身体育的践行人”、“做健康生活的拥有者”的学科宣言,它体现了体育学科的价值追求,指明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体育教师的工作追求。
  “做终身体育的践行人”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个方面来体现的。要求学生能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用科学方法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选项教学、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形式,学生能关注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全面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做健康生活的拥有者”是依据学校成全“人”的教育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两个方面来体现的。要求学生能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模块学习、阳光体育活动、游戏和体育比赛、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学生能关注自身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艺术:鉴赏艺术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创造人生之美
  2011年以前,教研组的建设内容中讲的是组风建设。2005年,根据艺术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形象思维能力强等特点,提出了“和谐与个性共存”的组风建设目标,其中涉及到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完美人格、倡导审美”、“塑造高雅的艺术风范”、“增强艺术服务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开放的文化观”等内容。不难看出,这些都只是一个态度意识,对教研组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性或引领性价值的。
  2011年以来,在学校“争创学科教研中心”工作的深入推动下,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多次的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我们认为,艺术教研组的中心工作应该是艺术教学工作,而艺术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必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实施者”三个部分,综合起来理解,艺术教学工作就是“有准备的艺术教师凭借合适的艺术课程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的、健康的艺术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初步提出了“鉴赏艺术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创造人生之美”的学科宣言,明确了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学校生活中积极传播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健康的审美观,通过合适的艺术学习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的学科宗旨。
  在艺术学科宣言中,“艺术”、“生活”、“人生”这三个关键词从三个维度浓缩了高中艺术课程倡导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是核心所在”的课程目标。“鉴赏艺术之美”就是在艺术选修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既要选取历史上经典的艺术作品,还要与时俱进地发掘现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审美文化,引导和确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发现生活之美”就是在学校艺术教学活动中,要建立“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有所用,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应用所学观察生活、创造生活,在感悟生活中建构人文素养,在艺术实践中提升艺术能力。“创造人生之美”有两层意思:一是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通过多样性、选择性的艺术选修课程,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情操;更要有艺术特长生和艺术专业生的发掘和指导工作,将艺术学科作为服务于学生艺术专长的进阶,以及完成艺术人生规划的引导和推动平台。二是在所有的艺术选修课程中,注重发掘和设计“体验与实践”环节,多样化、参与式地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学习艺术知识,提高艺术能力,建构审美经验。
上一篇:我市今年继续实行热门高中自主招生和完中免试直升方案
下一篇:塔影中学:以吴仁宝精神为镜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