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兰州大学来说,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革命性的举动,兰大的排名可能会越来越低。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期的学科评估排名,我的母校兰州大学再次被冷落。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和211重点建设高校。但是,由于地处西北,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评价,都呈现出实力与排名不符,贡献与评价不匹配的状况。在民间所编撰的各种“最委屈大学”排行榜上,兰州大学始终名列其中。
兰州大学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固体力学、生态学、植物学、自然地理学、有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民族学、区域经济学。
恢复高考四十年,兰州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出了12名中科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所有大学中排名第六,超过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气远远超过兰州大学的大学。排在兰大之前的是浙大、清华、北大、吉大和南大。从国家的投入产出比来说,没有一所高校有这样的效率。
1977年,杨振宁回大陆讲学,就点名要到兰州大学来。兰州大学段一士教授克服了爱因斯坦、朗道等人的守恒定理只适用于准伽利略坐标系的缺陷,提出新的广义协变守恒定理。杨振宁慕名而来,连称“妙极了!”并赞叹道:“没想到在山沟沟里也可以研究规范场。”
1969年3月,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中国的火箭本来是接触引信,可是苏联的坦克已经开始使用斜面装甲,不怕我们的火箭弹,它一接触就跳弹了。段一士先生说他能解决,就买了一些小的晶体管,自己开始做非接触引信。他成功了。
还有李吉均院士、秦大河院士、效存德教授师徒三代勇闯“地球三极”(青藏高原、南极、北极)是兰大人勇攀科学高峰的生动写照;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带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长”出了全国排名第一的草学。我求学所在的兰州大学历史系,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是她的第二任系主任。
兰州大学的教学、科研长期名列全国前茅,发表的基础研究论文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几名,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兰大一直排在前面,被美国《科学》评为中国著名的十三所大学之一,每年的SCI名列前十位。在2017年发布的最新世界大学自然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107位,国内第11位。
但是,在今年的新一轮教育部评估中,兰州大学再度受挫。共有35个一级学科参加评估,比上一轮减少了12个一级学科。什么意思?这12个学科已经失去了一级学科的资格!而在这参加评估的35个学科中,有4个学科排名维持不变,有5个排名上升。有26个学科排名下降,也就是说有超过七成的学科排名下降。更严重的是,排名下降的学科中,包括像力学、区域经济学、化学、核科学技术这样原来的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正在丧失优势,非优势学科毫无进展。虽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不尽科学,但与野路子的民间排名相比,要相对客观许多。对于兰州大学来说,辉煌只是过去,现实无可奈何。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现状。单位领导看到新一轮教育部评估的结果,给我发来截图,惊讶的问,兰州大学怎么排名这么落后?!我只能无言以对。
事实上,兰州大学有很好的功底,但在改革开放之后,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大背景下,地域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兰州大学的发展。正是因为地域所限,兰州大学这些年走掉了许许多多优秀教师。早在十几年前,当时的校长李发绅就对记者感慨,说兰大十年走掉的老师,足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兰州大学。
如果说,二十几年前走掉的老师们,是兰州大学过去的底蕴的话,这些年走掉的,正是兰大的中坚和未来。
工资收入当然是很大的一条不利因素。我还记得20年前我本科刚毕业的时候,是到上海一所高校担任学生辅导员,见习期间工资600多,半年后就上千。我的英语老师问我工资多少,我如实告知,至今我还记得她瞪大眼睛表示震惊的样子。我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当时的收入就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资深教师的两倍。20年过去了,差距更大了。人往高处走,岂能责怪这些为收入而离开的人?
地域所限也是很大的不利因素。虽然处于甘肃,可以开展一些独具特点的学科。但一所好的大学,必须有足够多的对外学术交流联系。兰州大学地处西北,几乎是中国大陆最中心的位置,甚至新疆大学的地理位置都比她优越,人家好歹还有中亚国家可以交流。从东部大学到兰州大学交流,甚至比这些学校到日本、韩国的距离远得多。
光抱怨是没有用的,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来。假如兰州大学能够走出甘肃,走出西北,到东部办学呢?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思路。全国著名的高校,都有到异地办学的项目,有的甚至开出了规模颇大的校区。比如北师大珠海分校,占地5千亩,学生2万多。这是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学发展新景观,也是国际著名大学的常用战略。
我们念书的时候,兰大刚刚开辟了一分部,所有的文科基本都集中到一起。后来,在发哥手下,又有了夏官营校区。这个校区颇为尴尬,是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占地2000亩。地盘是够大,问题在于离兰州主城区有47公里远,是真正的山沟沟。据说,连美国军用卫星都拍不到。在这里办学,何其尴尬。
最近,兰州大学又在规划“一带一路创业港”,地点比夏官营近,就在城北附近。占地7000亩,预计投资几百个亿,要兰大自筹资金。
做强本部,是应该的。但是,这些规划,都是在围绕兰州打圈圈,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限制兰大发展的,也不是什么高校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哪里都是一样,其他高校也尤其如此。限制兰大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处西北一隅的“区位劣势”。兰州大学,应该有更大的魄力走出来,在东部发达地区设立自己的校区。
倒是在南通设立了教学基地。但是并不理想。第一,南通这个地方,虽然处于长三角,但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市。第二,南通所在的江苏省,已经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苏州大学这样著名的优秀院校,兰州大学与之相比,优势不明显。第三,南通基地,在通州湾科创园,实际是一片海滩,距离南通市区70公里。
同时,建立校区,需要运营得力。一位南通基地的研究生在知乎上说,这里条件非常不好,没有像样的图书馆,教学模式只能集中教学,老师学生都反映不方便,每学期的课,用个十天八天集中讲完。而且更令人吐槽的是,这个教学基地并不是独立的,同他们住在一起的,竟然包括各种民办职校技校的半大孩子,连老师都管不住他们。
所以说,要在东部地区新建校区,就必须把本部一些优势学科搬到东部来。要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考虑,而不是仅仅把专业硕士这样的放到外面。而且,建立校区,要那种优秀高校资源稀缺的地方,来了,人家也许真的把你当回事。而不是像南通这样,跟技校生住在一起。
整个东部地区,对高品质高校资源最为渴求,同时又最适合外地高校来办学的地方,可能非浙江莫属。浙江是经济大省,杭州是最新的准一线城市,前年的G20令人惊艳,接下来还要连续举办世界游泳锦标赛、亚运会等国际盛会。当然,省内没有一所211、985的河北也可备选,但比起人文环境和发达程度,却差了不少。
毕竟,浙江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古士人,多出江浙。在今年刚刚颁布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中,浙江共获得2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主持完成的有10项,参与完成的有18项。从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全国共有28位顶级科学家获奖,其中6个浙江籍。在全国各省籍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中,浙江以375名位居第二。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院中,来自浙江的科学家也有50位。考虑到人口基数,浙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但是,浙江只有一所985、211高校,那就是浙大。浙江人要上国内一流大学,要比其他地方的孩子付出更多更艰难的努力。所以,浙江总体上对外来办学是包容并且欢迎的,不仅有民办高校,也有海外高校。
诺丁汉大学在宁波办学,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学历教育体系,目前在校学生已近万人,有15个院系、28个本科专业;美国肯恩大学在温州办学,目前有4个二级学院、12个专业。据说,还将有更多的海外大学来浙江发展。
国内的高校也没闲着,清华大学在嘉兴设立了长三角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温州搞研究院,在杭州之江板块也搞研究院。在一个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发达省份,连民办院校也是欣欣向荣。施一公等人发起的民办大学西湖大学,在用地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一下就拿到2千亩的批文,足以表明浙江和杭州对高品质教育的渴望。
兰州大学到杭州办学,完全可以把一些更贴近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成建制搬过来。比如,杭州信息经济发达,信息学院完全可以整体搬迁。兰大区域经济学排名靠前,浙江县域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众多,更是学术发展的沃土,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都可以搬过来。其他诸如大气、生命科学、法学等,在浙江都能有极大的用武之地。
兰大到浙江,不仅是兰大的机遇,也是浙江的机遇。尤其是浙江的孩子们,更是天大的好消息,毕竟过去只有浙大一个选择,现在,又多一所一流大学可以选择,何乐而不为呢?而浙江优秀的基础教育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发达的经济基础,广泛的国际联系,也将为兰州大学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对兰州大学来说,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革命性的举动,兰大的排名可能会越来越低。目前已经是华山一条路,只有自己大胆往前冲,发挥校训“独树一帜”的精神,勇敢的,果断的到东部发达地区来办学。
兰州大学刚刚换了新校长,希望新校长能听听我这个校友的建议,与其把几百亿丢在什么“一带一路创业港”,不如下决心走出兰州!
来源于中国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