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学校教育 >

江苏“减负令”最新发布:不得对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时间:2017-10-26 16:39:47 来源:

精彩导读:

“各地政府不得对学校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江苏省教育厅近日下发的“减负令”引发多方关注。
就在前几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记者招待会上就曾指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特别是要化解好学校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
对此一线校长、专家们怎么看?
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对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进行了详尽规定。

江苏省2017“减负令”有哪些硬指标?
 
 
1、不得对学校、教师下达升学指标
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做减轻学生负担的示范者、宣传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校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各地对学校综合考核评价中,要严格控制考试、升学等因素所占比重。
校长不得向班主任、学科教师下达升学指标。高(中)考成绩直接通知学生本人,不得公布学生个人考试成绩。
 
2、规范中小学招生,义务教育“零择班”
义务教育学校入学严禁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严禁以各类竞赛、培训、考试、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为依据录取学生。
各地各校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合理的师生分班方案,确保每个班级师资力量大体相当。实现学生阳光随机分班,在相关人员现场参与监督下,以学生报名顺序等为依照,一次性进行现场分班、匹配师生、公布结果。原则上不举行分班考试,严禁为选拔学生进行二次分班。
 
3、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杜绝“家长作业”
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作业平衡机制,各校要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加强对各门学科作业的统筹管理。
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
 
不得变家庭作业为家长作业
 
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布置作业,探索基础性必做作业与拓展性选做作业相结合的弹性作业机制。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杜绝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的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推行作业免检、每周无作业日等探索。建立健全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倡导建立作业上网公示备案制度。
 
4、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教学时间
小学生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学生早晨到校时间,小学控制在8:00以后,初中控制在7:40以后,高中控制在7:20以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不得超出学校规定,要求学生提前到校,保证学生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5、取消各种形式的变相考试
义务教育阶段控制考试次数,不得出现奥数题。
规范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小学每学期组织统一的考试1次,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要按课程标准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严禁试卷中有奥赛题或将奥赛题作为附加题,一经发现将对命题人员进行问责。
 
取消各种形式的变相考试
除有规定要求外,义务教育阶段不得组织市、县(市、区)统一的文化科目考试。取消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一年级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或月考,市县不得开展全班、全年级、全校的调研性统一考试,可按学号进行随机抽测。取消以分数为结果的周周练等变相考试形式。
 
不得进行考试排名。
学校一律不得公布考生个人或集体的考试成绩、名次和中考高考上线率等信息,不得将学生成绩名次告知学生家长。校内也不得开展各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6、各校办好家长学校
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引导家长从孩子身心健康出发,重视对孩子适合的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动教育培养孩子,不盲目跟风要求孩子参加各种社会补课,减轻课外学习负担,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一线教育者如何看待“校内减负”?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
我不赞同减轻课业负担这个说法。我认为,应该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
什么叫性质?从被动到主动学习。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什么重?是因为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结构,就是学习内容不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元的。既有书本学习,也有实践学习;既有课堂学习,也有校外的学习;既有制度化学习,也有自主的学习。
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是有兴趣的,是有效率的,没有兴趣、没有效率的学习负担是无意义的。
我一直在传播一个观念: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是减轻负担,而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让每个学生每天除了正常的吃饭、睡眠、交际之外,都能过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谈到减负,只做“减法”,没有“加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减学生过重的、单一的、单调的、被动的知识学习负担,同时要增加学生长期缺失的社会实践、读书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上海复兴实验中学校长吴炎:
“负担”并不说就是负面的清单,我们要减的是负面的、不科学的负担——比如有些老师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就把上海各区的考卷全拿来给学生做,这种教学方法就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因为这些试卷的绝大数内容都是相似的。
如果教师肯仔细研究、认真梳理、做好筛选,重新将这些试题整理归纳,整理出两三套模拟试卷给基础好的孩子练习就可以了,基础较弱的学生训练四五套也足够了。关键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负担减轻了,效果反而会更好。所以像这种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我们要坚决制止。
我一直主张,教师要学会布置分类分层的个性作业,也就是说要倡导老师不要在班级里布置“一刀切”的课后作业,比方在统一作业的基础上,给基础好的少数学生布置一点额外的作业,这就是教育一直强调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种举措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些负担,但是只有教师身上的负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才会减轻。
我觉得学校的教育就应该让每个孩子来到这里都能获得成就感、幸福感,积极的“减负”不是让孩子这个也不要做那个也不要做,在时间上对孩子进行粗暴的规定,真正的“减负”是让孩子学会内心变得强大,能够承受更大的负担,包括提升他们怎样去处理压力的能力,要知道过度保护孩子同样是一种溺爱,如果现在的孩子受到一点挫折就离家出走,然后就责怪学校责怪家长是不对的,这是社会在不分青红皂白过度紧张过度焦虑地保护孩子,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校内减负”存在哪些潜在隐患?
 
学校“减负”,家长“增负”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减负”话语就开始频繁出现在我国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议题中,几乎每隔几年,相关部门就会根据新形势出台相应的“减负”政策。但是,尽管政策频出,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却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教授直接提出,“‘减负’是将学校的主阵地让渡,将教育的关键责任外包”。
在很多家长看来,因为“减负”,孩子在校时间缩短,基础训练肯定不够,而对于各色各样的课改新做法,他们的心里又没底。在他们眼里,考试制度无论怎么改,总离不开知识基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总是要坚持的原则。因此,面对学校教育的“留白”,家长只能选择靠课外机构加强辅导来弥补。
 
特级校长给家长的教育建议:
 
上海市特级校长洪雨露:
在任何时候,教育都不是简单的做题目和考试,教育首先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格和人格的对话。
家长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的规律以及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不是简单的做题和考试,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拔苗助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培养引导孩子。
家庭不是课堂,家长不是教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做好家长,不要总想着做教师,给孩子上语数外。家长可以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开始,关心他、理解他,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才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对学生来说,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就是非常好的习惯。
第二,培养孩子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安排课外补习,孩子认真上好校内的每一堂课才是根本。
第三,培养孩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人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时候就是锻炼意志品质的好时机。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多引导。
其次,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做自己。家长不要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里,孩子如果没有兴趣,他的学习体验就无法产生愉悦感,有时甚至苦不堪言,这又何必呢?我知道很多家长有“大家都在学,我不学就吃亏了”的心理。但家长不能为了求得自我安慰,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与其让孩子毫无效率地上培训班,还不如让他在家多看一本书。
再则,家长要帮助孩子打开眼界。所谓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课堂,我们不要让孩子只会盯着课本看,也要让他们多抬头仰望天空;不要只有作业,还要有诗和远方。假期里,父母多带孩子旅游、参观,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不仅能帮助孩子了解别人的生活,更会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社会课堂,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上一篇:2018年全国体育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建议收藏!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