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江阴“小锡班”为何不一般?

时间:2019-07-03 11:45:08 来源:
来源:无锡观察

  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用吴地方言吟唱的锡剧,更是有着深深的无锡烙印。

  1562117927567039376.jpg

  五月,对于锡剧和江阴而言都意义非凡。三天时间,大型锡剧《徐霞客》和江阴“校园小锡班”汇报演出两台极具江阴本土特色的锡剧节目,接连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在向全国人民诠释锡剧的魅力。

  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让锡剧在大江南岸的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焕发新生?日前,记者走进江阴“小锡班”发源地——南闸中心小学寻找答案。

  给孩子,创一个“不一般”的未来

  “战斗负伤离战场,养伤来在沙家浜,半月来思念战友与首长……”南闸中心小学文慧楼内传来悦耳动听、曲调婉转的戏曲声。“这是进了‘小锡班’没多久的二年级男生,省锡剧团的钟志良老师在帮他们练开嗓。”校长居利峰说,“为了做到‘曲不离口’,每天小锡班学员们都会进行约一个半小时的专业学习。”跟着居校长来到五楼,记者看到一群女生正在女老师孔珍手把手的指导下,边唱边演,格外投入。

  “像这样每天学习,不影响孩子功课吗?”“‘小锡班’创办之初,我们就给自己定了一条标准——‘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放心’。”接着,居校长手指着前排的一个孩子说:“中间那个女生叫陈煜灵,这次去梅兰芳大剧院,她是第一个亮嗓的,现在大家都叫她‘小戏骨’。”居校长告诉记者,陈煜灵现在不仅戏学得好,成绩也很棒,还是班级里的副班长。其实,2010年开始到现在,从南闸中心小学走出去的“小戏骨”还有很多。排练室一侧的墙上贴着的老照片就是已经走出学校的孩子们留下的倩影。

  “这个叫任子博,他一直想考省戏曲学校,第一年没考上,勤学苦练后,第二年顺利通过,马上就要毕业加入省锡剧团了;这个叫倪丹坪,现在在南菁中学,她学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举办了一场个人专场表演; 这个叫李奕纯,学锡剧以后她由原来的内向变开朗了,进入高中以后,还获得了‘江苏省好少年’称号。”居校长说,“有句老话‘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小锡班’的不一般就是以戏为媒,解开素质教育的心结,给孩子一个‘不一般’的未来。”

  为锡剧,做一番很用心的传承

  “小孔啊,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帮孩子都是好苗子,你要好好教,不要让我失望。”孔珍的师傅陈小娟是省锡剧团派驻南闸的第一位老师,师傅退休前的这番嘱托,孔珍一直牢记在心。但是锡剧班的孩子年龄大小不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这都给孔老师和钟老师这两位年轻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两位老师坦言,最辛苦的就是教新生的阶段。

  传统锡剧讲究“师承”,一直以来都是一对一的口口相授,但“小锡班”因为其特殊性,则采用一对多的“小班授课”,小孩唱一句,老师唱一句,有时候还要唱两句,常常四句话下来,纠正了上百遍。“最开心的就是他们登上舞台,尤其是登上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那样的大舞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江阴市教育局副局长邹凤翔告诉记者,这十年,江阴市为了“小锡班”的成功着实“用心”。就拿南闸中心小学来说,学员都是经过省锡剧团的专家、演员优选,除了对这些孩子进行独立编班,还配备锡剧课班主任,更由省戏剧团把关编印了锡剧校本教材设置课程。目前,小生和花旦两个班,每学期100天完成400个学时,以唱、念、作、打、形体、身段等各项基本功训练为主,同时完成计划中的剧目段落排练。

  就这样,从南闸中心小学起步,逐步到6个学校、19个学校、20个学校,连成一条线,实现了江阴全市乡镇全覆盖。现在,江阴市中小学已普遍设置锡剧通识教育教学课,学校校长、老师亲自带头学唱传统锡剧,江阴14万中小学生每年都能够欣赏到一场由专业剧团“锡剧进校园”的演出。

  为城市,树一种有底气的自信

  文化,是城市之魂;城市,需要文化自信来为其赋能。而“小锡班”就是这样一颗种子,正在江阴的校园生根,在家庭发芽,在城市开枝散叶。

  “孩子在学,我也会在旁边看着偷偷地学。”市民吴丽群的儿子尤晨冉,如今已是江阴家喻户晓的锡剧界小明星,这次进京他不仅参与了“校园小锡班”汇报演出,演绎了改革先锋吴仁宝,还在大型锡剧《徐霞客》中与“锡剧王子”周东亮同台飙戏,饰演了小徐霞客。

  吴丽群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也喜欢锡剧,但是只听不唱,现在和小晨冉开车出门,经常听着车里播放的经典锡剧选段,母子俩就会一起哼唱起来,而且现在他们所居住的临港街道锦湖苑社区举办活动,也常常会邀请他们母子一起登台演绎,“碰到什么新戏,就从网上下载下来,我和他一起学。”

  目前,江阴“小锡班”已9次走上央视大舞台,在省市、江浙沪戏曲比赛中频频获奖,多人在中国戏剧“小梅花”比赛中获金、银奖,已经有50多名学生考入省戏校,并且被省内各剧团定向录取。“9年来,‘小锡班’ 培养了约5000名学员,而一个学锡剧的孩子就能够带动一个家庭成为锡剧爱好者,这对培养锡剧观众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江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锡剧进校园”工程其实并不单单是为了培养锡剧苗子,还在于扩大锡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接受度,对锡剧生活的土壤进行改良,更是在非遗传承中找回文化,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进而为城市的未来发展赋能。

  


 

  来源:无锡日报

  

  (徐兢辉 唐芸芸/文 沈思远/摄)

上一篇:暑期儿童就诊高峰来袭 看病的动手术的孩子扎堆忙煞儿科医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