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自主招生改革不能仅压缩名额

时间:2019-01-07 09:37:38 来源:

导语:自主招生改革的初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打破招生录取的“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作者/熊丙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自主招生名额,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宁缺毋滥。同时还要加大对学生申请材料的核查力度。学生竞赛获奖证书等均须经中学审核并在学校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公示结果须由中学校长签字确认。

适度压缩自主招生名额成为舆论关注的新政重点,但其实,我国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总名额一直控制在2万多名,占这些学校总招生计划的5%不到(也称5%自主招生),2018年,最终公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为2.8万人次(有学生获得多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因此,即便适度压缩自主招生名额,能压缩的空间也有限。自主招生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很难通过压缩名额来解决的,而必须回归到自主招生改革的初心来审视自主招生问题,推进自主招生改革。

自主招生改革的初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打破招生录取的“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但从自主招生具体的推进看,并没有按照这一初心推进,目前的自主招生,是和传统的高考录取嫁接在一起的,只是给学校有限的自主权,同时并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参加自主招生,最终只是获得一定的高考降分录取优惠,然后还要根据高考成绩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安排在提前批之后录取),最终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导致自主招生对学生和家长而言,变为“高考降分”,这非但没有打破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反而使自主招生功利化,一些培训机构就用“高考降分”作为卖点来开展自主招生业务。

2015年,我国将自主招生调整到高考后进行,调整到高考后进行的自主招生,更进一步突出“降分录取”这一“功利”特点,尤其是随着高考奖励性质的加分被取消,自主招生的功能,其实就是对原来获得竞赛加分项目的学生,由高校进行认定、测试、评价,给予一定的降分录取优惠。

从改革高考加分政策角度看,这是进步,由行政部门认定加分,变为由高校认定、测试加分,但是,从扩大学生选择权、建立多元评价角度,却没有多大进步。这是自主招生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

扩大学生选择权,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自主招生,核心机制是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充分扩大学生选择权,也推进落实学校的自主权。实行这样的自主招生,操作方式不是和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嫁接,而应该实行统一高考+学校完全自主招生方式。

具体而言,可以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中学学业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录取,一名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

举例来说,一地高考总分750分,北大提出685分可申请(还可提具体科目分数要求),清华提出680分可以申请,复旦大学提出675分可以申请,那么,达到685分的学生,这三所学校都可以申请,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学生可同时获得三校录取通知书再选择一所。这样的招生模式,以统一考试保障基本的公平,以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提高学生对大学专业的满意度,同时促进大学必须以办学质量吸引学生,因为北大有可能发出100张录取通知书,也只有70人确认。

至于保障农村(贫困)生的利益,可以在招生中,要求学校必须招多少比例的农村学生(如30%),同时完善面试考察实现(国外大学自主招生也并不要求都面试,只有部分面试,且面试有校园面试、在线面试、校友面试、电话面试多种方式)。

以上这种招生方式,从技术手段上毫无问题,保障公平公正也有成熟的机制,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就是这样操作的。我国内地高校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推进90所高校的5%自主招生改革,以此告诉社会公众真正的自主招生是这种方式,在这一操作成熟后,可进一步扩大自主招生的名额,由此实现我国高考录取打破单一分数评价体系的改革。

必须意识到,目前的“自主招生”并非真正的自主招生,按照现在的“自主招生”模式推进“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路只会越走越窄,与我国正在推进的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改革要求渐行渐远。

上一篇:留学花200万,实习工资1300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