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达克效应”高三父母知否?

时间:2018-11-28 14:02:19 来源:

一位家长留言:“我们订阅了您的专栏,把前面的十几篇文字认认真真的读一遍,真的非常受益,不仅仅解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且对我们父母来说,许多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也是很有启发的,真的非常感谢您!给您留言也是经过再三思考,实在是困扰已久也找不到好办法。我孩子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等,但他自我感觉似乎一直很好,但成绩每次出来都不是太理想,属于班上20多名,他都显得很不服气,认为自己应该可以考得更好,把自己考试失利的原因归结为客观原因,从来不从自己主观的努力不够的角度分析,我们说他几句,他还是振振有词,考虑到他现在是高三,也不能太激怒他的情绪,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这个孩子,让他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正确的归因,在最后冲刺阶段可以端正自己的态度,能够提升一个学习的层次。”

谢谢这位家长的信任,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不仅仅是您的孩子,其实还有许多高三的孩子,包括一些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达克效应”。

什么是达克效应呢?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我感觉良好”、“无知者无畏”,或者“自视甚高”,而在学术上,“达克效应”的定义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至少会把自己的能力评价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较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达克效应是由两位学者发现的,一位叫邓宁,他的英文名是D打头,还有另外一个学者的名字是K打头,所以大家就把D和K放在一起翻译成“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和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知识圆圈说”实际上有点类似,古希腊著名的在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人和知识的关系犹如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人已知的知识,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人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同时人不知道的部分也就越多。所以那些真正学问高深的人,经常是虚怀若谷,好像一直那么勤学好问,反而是那种学术不精的年轻人,倒是显得天下学问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敢称第一。

如果真正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意识到:一个人的学识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才能不断扩大知识的圆圈,同时会谦逊的面对更大范围的未知世界。

当然,“达克效应”初期显示在个体身上会有一些“副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在初期会没有方向感,不知所措

高中的孩子学习的科目内容越多,发现不懂的地方也会越多,因为知识面在不断扩大。初学者并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而进入高三,更是综合性内容呈现得淋漓尽致,而学力中等的孩子继续探索时,就会在更大范围的知识缺陷需要自己弥补。

这种让人不知所措的感觉,致使很多人最终放弃。

面对未知的新领域屡屡挫败,心情低落

因为新的知识不断拓展,难免会遇到新的困难。

我记得当时儿子学习围棋的时候,一开始必然会输多胜少。我把这个“达克效应”道理讲给他听,他慢慢就理解了。实际上每一个棋手不管变得多擅长,也还是有可能输个几次,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

不仅游戏是这样:学习语言、运动技能、学术性科目的时候,失败都在所难免。

虽然有些套路能让你更不容易失败,但是这样反而会使你学不到什么东西。凡是高手都是失败中不断登顶的,这话说给高三的孩子听,还是有激励作用的,每一次考试失利都是进步的阶梯,不要沉浸在伤感里面,而是以此为动力,拓展自己的知识圈。

孩子局限于原有的知识圈,原地踌躇,停滞不前

在一些科幻片里,人类可以迅速获取智慧,用一个芯片植入大脑,能以惊人的速度学习,一下子把整个图书馆都灌入大脑,检索起来易如反掌。

然而,这些只存在于科幻之中,现实并非如此。

当一个高中孩子不停地读,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然而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进步。换作其他人,学习速度好像比你快一倍!

有时候,你不管再怎么学习,也好像还是一无所获,实在让人很气馁,这是许多高三孩子慢慢心生懈怠的原因之一。

面对未知的新领域,一定会有不确定感,内心沮丧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不确定的感觉。我们回避它,惧怕它,心生愤怒或沮丧。

但是,当你尝试学习新技能时,几乎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你不断遗忘,什么都理解不了,就算以为自己终于理解了,真正运用时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懂。

这种不确定的感觉导致很多人放弃对新知识。

高中孩子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都想学习一些新技能 —— 比如新的语言、编程技巧、运动技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里、写作等等。那么面对越来越广阔的知识圈,高三孩子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应对之策呢?

这里根据我儿子高三那一年的学习状态和面对达克效应时一些做法,给高三的父母提供一些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具体而言是四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聚焦最近的30分钟

高三学习确实紧张,内容也多,这都没错,是高三孩子和父母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被它吓到,可能会不知所措,应对失策。

父母要告诉孩子,即使面对海量的未知知识,都必须抛在脑后,而是专注于眼前立刻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20分钟或者60分钟内立刻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和项目。

让孩子问自己的内心: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学习哪个小领域呢?哪个小问题是我们能攻克的呢?哪个小领域是我们可以探索的呢?

要高三孩子暂时忽略那些无尽的未知领域,与外界隔绝开来,让自己只沉浸在此处,只研究眼前的学习,不要慌乱不堪,而是心平气和的应对。

一次一小步,每天几小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探索得到的东西可多了。这话当时是和我儿子聊的一层意思,他果然做到了专注于当下的一个焦点,即使浩如烟海的习题,他都只选择合适的一小部分,事实证明,他最后聚焦的很好,有成效。

第二把钥匙:重新认识失败的价值

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中有一个机器人教自己走路的案例。你以为它真的可以智能到迈出一步就很稳当的地步吗?

不是这样的,技术攻关小组反复尝试、跌到无数次、再爬起来、再重新修改算法、再尝试跌到……

经历过多少次反复试错,也就有多少次从错误中获得经验教训的机会。

事实上,我们的学习模式跟这套人工智能极为相似。除非我们进行测试,看看知识靠不靠谱,否则我们不可能知道自己学错了知识。

我们无法真正学习新的东西,直到进行了多次试错为止。

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学走路的,先是摇摇晃晃,再来栽几个跟斗,直到掌握了走路的窍门为止。

当然,观看正确的示范对我们有帮助,但是我们不得不多次试错才能学成。

不幸的是,到了某个时候,我们会开始害怕失败,而这种恐惧只会阻碍我们的学习旅程。

殊不知,失败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

我对儿子说,学围棋中的每一次输棋、游泳是的每一次呛水…… 都是生活给我们的一次次教训。所以,请不要把失败当作“坏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失败的价值。

失败是一个教训,一个进步的机会;凡是被它教育过的人,都会知道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高三的父母要对孩子说明这个道理:平时测试的失利,别忘了笑一笑,感谢它给你上了一课。随后聚精会神的去弥补这次失利的直接原因,纠正错误,扩大自己的知识圈。

第三把钥匙: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在高三学习阶段,许多父母会觉得自己孩子是不是学习进展太缓慢,总担心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超前许多,于是许多父母会焦虑,甚至会感到难受。

这样你实际上已经输给了“别人家的父母”,因为,真正促进孩子学习的父母从来不会带给孩子焦虑、恐惧,而是让孩子体会学习过程的快乐,哪怕是高三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经常在探望儿子的时候,看到他为了学习有点焦虑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不要去管自己学习得多快,把注意力放在享受学习过程上就可以了。这就像去旅行一样,你一心只想着到达美丽的目的地…… 那么,这段旅程很漫长,长得让你感到沮丧和失望。

相反,你应该专注的是旅途本身,即使遇到风霜雨雪,都是一种风景的呈现,细细体会其中的乐趣,这样未尝不是一种更棒的旅行方式。你要知道欣赏过程中的美、享受运动过程的乐趣、陶醉在每一步学习过程带来的体验。

在学习的时候,与其一味专注学习目标,不如好好享受目前正在研究的过程,并且感激还剩不多时间的高三学习机会,和老师好好相处,和同伴好好相处。

我们甚至也可以享受学习过程中失利带来的内心紧张感,以及目前为止取得的任何进步,这一点和上一把钥匙是相通的。

当我们发现自己渴望学习进度加快时,可能正是转而关注当下的好时机了。

第四把钥匙:学会享受不确定性

我认为,学习新事物时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陌生知识会让我们感到不确定。人们通常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一般都会回避它,给他找一个确定的结果来得稳当。

但不确定性将成为这个时代未来的趋势,我时常告诫当时高三的儿子,你的未来会和不确定性相伴,所以现在一定要认同这个理念。

我让儿子通过有意识的练习,改变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感觉。

虽然我们对知识感到陌生,对学习过程缺乏控制,有时甚至缺乏学习基础,但我们还是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寻找快乐。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怪,但是快乐绝对是找得到的。让我们看两个例子:

你在学习围棋,如今正在下着你的最初几盘棋。你一直输棋,不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担心自己每走一步都是大错。

这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你能不能享受这种尝试的过程而不管结局如何呢?每走一步的时候,你能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

与其害怕输棋,不如把它当成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尽情实验、探索、玩乐和享受吧!

学习新语言时,你可能会非常害怕说话,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确定性就在于此)。

但是,如果再不说话,你将永远无法学会这个语言。因此,与其担心这种不确定性,不如一头扎进去,完全做个傻瓜。宁愿做一个学到知识的傻瓜,也不要当一个一无所获的胆小鬼!李阳创立的疯狂英语就是遵循这样的一个理念:面对不确定性,不要怕丢脸,而是大胆自信的进入这个领域。

这就像在人群中乱舞…… 虽然很傻,但是跳得好开心!说一门新的语言也是这样 —— 尝试一下,就算看上去有多傻,也要尽情享受这种疯狂的放纵!

所以,只要把不确定性视为游戏,我们就可以享受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把不确定性当成是创造、学习、探索、好奇心、发现、实验、开放和新奇的环境,它就会给我们带来勇气。

这份勇气,足以让你舒服地存在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更能让你用心去拥抱这份未知带来的自由。

当一个孩子自以为是却又屡受挫折时,你可以告诉这些理念,包括“达克效应”,包括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相信高三的孩子会正确而理性的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局限,用那四把钥匙打开自信学习的大门,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一切顺利!

上一篇:7%的高校获七成政府科研经费 其他1647所怎么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