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

剑桥大学教给我的第一课

时间:2018-11-15 09:50:19 来源:

回想一下,以前在内地读书的时候,课堂上的情景是怎样的?

老师在黑板面前滔滔不绝地说话?还是老师会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们鸦雀无声地坐着听课?还是积极地交流各自的想法?

在内地读书,学习都是单向式学习,只是由老师讲,学生乖乖地坐着听。

这是否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呢?

我认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多方向的。

除了从老师到学生这一个渠道外,学生也应该有机会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除此以外,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内也应该要有渠道互相交流,而这就是多方向学习的意思。

这一次,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我在剑桥大学数学教育硕士上的第一节课:

Talking to learn and learning to talk (讨论学习与学习讨论) 。

何谓传统式课堂?

传统课堂就是内地通常的教学模式,老师在黑板面前讲解,学生坐着乖乖地听。

很多人都误解这是中国独有的教学模式,但其实英国在很多年前也是采取这一种模式的。

如果你问一些现在大约七十岁以上的英国退休人士,他们以前在中学的时候也是用这种模式上课的。

为什么后来英国不再采用这一种模式?

因为之后有很多教育研究发现这一种模式有很多坏处。

这一种传统式课堂在教育理论称之为”Initiation, Response and Feedback”,简称为“IRF”。

它的意思就是,整个课堂上的环境都是全部由老师来控制的,只有老师才是主动,其他人都是被动式接收资讯。而这一种传统式教学已经在很多国家实行了几十年。

你可能会听过一种比较通俗的称呼: “Chalk and Talk”。

意思就是课堂内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然后说话讲解,仅此而已。

传统式教学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我先说一下好处。

这一种教学的好处在于,如果应用在比较艰深的内容上,由老师作主导去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明白。

那么坏处呢?

第一,这种教学模式会把老师变成知识的唯一来源,而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现代教学模式讲求学生也可以是知识的来源之一,这一点之后会详细讲解。

第二,老师和学生之间会缺乏讨论,未能有知识和思维上的碰撞和辩论。

第三,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只会被动地接收资讯,并没有给予机会被引导作不同方向的思考。

何谓现代式课堂?

学者Alexander认为现代的教学重点在于对话,

需要透过结构性和层层递进的问题和讨论达到教学目的(Structured, cumulative questioning and discussion)

因此现代式课堂也被称为对话式教学(Dialogic Teaching) 。

那么问题就来了,很多家长知道对话式教学是好的,那么他们就简单地认为,我只要问孩子问题,孩子回答我,这样就是对话呀。

例如,家长问,”5乘以4等于多少? “

孩子回答,”20 “。

这就是对话呀。老师和学生也可以这样的对话,不是吗?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问问题,然后学生回答,他们就觉得这就是对话式教学。

其实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对话式教学“当中的”对话“可以分为很多种,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概括地把他们分成4种。

先旨声明,这4种对话模式并不是我发现的,我没有这么厉害,哈哈~~

我是综合两位学者Barnes和Mercer的研究,把它们展示出来。

似懂非懂才是关键

刚才提到的例子其实是属于第一种对话当老师问问题,学生马上能够回答,这一种对话称为”Presentational Talk” (演讲式对话)。

这一种对话的特色在于学生其实已经明白了当中的概念,他们可以具有逻辑地把答案展示出来。

这一种对话通常会用在复习上,因为可以明确地检查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但这一种对话的坏处在于它根本没有让学生思考,因为学生本身已经明白了这些知识点,而只是需要把答案具有逻辑地表示出来。

我在文章开端已经提到过,多方向的学习并不只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在现代对话式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极其重要。

因此第二种和第三种的对话都是属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你有没有试过和朋友讨论事情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都不一样,但大家都只是纯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没有批判或分析别人的观点?

我认为这一种对话在朋友吃饭的时候特别常见。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

大家都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别人不对,但没有说出具体和有说服力的原因。

这一种对话都是属于竞争性,当中并没有任何合作性质。

这就是第二种对话,称之为”Disputational Talk” (争议性对话)。

在课堂中,如果老师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们讨论,很多时候学生们的讨论便坠进了这一种对话模式,这样对于学习并没有太大好处,因此在课堂中的讨论很多时候视乎老师自己本身的功力有多高。

有些人读到了这里便认为,那么如果大家互相同意对方的观点,是不是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们只是简单地同意大家的观点,无论其他人说什么,我都同意,这一种对话也是缺乏批判性思考的。

大家只是分享同一个观点,或者把论点不断累积和叠加上去,但说的都是同一个分析角度。

简单来说,我觉得这样的对话有一点和稀泥的感觉。

而这种对话称之为”Cumulative Talk” (累积性对话)。

现在要介绍最后一种对话了。

各位家长们,有时你们教授小孩子知识的时候,有没有发觉小孩子尝试解释答案时有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

小孩子们说出了一些东西,但有一点犹豫,不知道他们回答的对不对,而他们展示的答案也并不完整。

家长们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孩子们根本不懂,有些家长甚至开始发脾气,抱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孩子们都不懂。

容许我抖胆地说一句,其实不懂的是家长。

其实这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才是现代对话式教学的精华和关键。

因为处于这一种状态的孩子其实正在努力地思考和组织资讯,在他们的脑袋中其实有很多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正在进行中,而这正是对话式教学想达到的目的。

孩子们可能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想法,他们正在把资讯和意念作出不同的组合,尝试找出一种模式,而这正是他们有一点犹疑惑或者似懂非懂的原因,因为他们正在尝试理清一些想法。

了解我教育理念的读者都知道,我从来不希望把答案告诉学生,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找寻到答案,而这一种对话式教学就是关键。

这样的对话称之为”Exploratory Talk” (探索性对话)。

进行这种对话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容许孩子们犯错和创新,而提供这样的土壤和环境正是家长们的责任。

这种对话模式并不只是应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应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我的课堂中,我会给予学生们讨论的时间,而我希望达到的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这一种探索式的对话。

每一位学生也会有自己的观点,大家会互相聆听,但大家也会互相问问题,互相挑战大家的想法,但挑战想法的同时也会给出具体的原因和论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尊重,而且乐意互相分享,大家会尝试希望达到一个结论,但最后就算大家不能一致地达到一个结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大家可以互相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必须理解和尊重,这样才可以做到”和而不同“。

你可能会认为,花了这么多时间讨论也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不就是浪费时间吗?

英国教育很多时强调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一个批判性思考的过程。

在这一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辅助的角色,这正是与传统式教学最大的分别。我会问一些问题引起大家的讨论,主导讨论的方向,但我通常并不会武断地说你这样是对的,你这样是错的等等。

学生为先还是老师为先?

可能会有家长认为,现代对话式教学法虽然是好,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因为英国每一班的人数只有大约30人,内地每一班的人数可能达到60人甚至70人,在课堂内让学生讨论会很容易让场面失控。

那么我想反问一个问题,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避开它还是面对它?

英国教育选择的是面对困难。

身在英国的华人都会知道,英国的学生通常是比较活泼,或者负面一点说就是顽皮。

我认为管理英国一班30人的难度和控制内地一班70人的难度相差不会太大,重点是在于老师有没有受过这一种管理课堂环境和学生行为的训练(Behaviour Management)。

很多人以为当老师只需要有学科知识便可以了,但在英国并不是这样的。

除了学科知识以外,老师们也会在另外两个范畴内重点受训。而这两个范畴就是教育理论(Pedagogy)和管理学生行为。

管理学生行为并不是用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权威,高压式地控制学生。这在英国是行不通的。

“管理学生”和“控制学生”是两种不同的层次。

管理学生行为是需要有很多沟通技巧和心理策略。之前我甚至看过一些书是教老师如何管理学生行为的,这在英国老师范畴内是一门专业。

从结果倒推是危险的做法

这个时候家长们可能会另有一个疑问,既然英国的教学方法理论上是比较高效,那么为什么中国学生的成绩还是在世界性测试PISA上名列前茅?

甚至我听过有家长认为因为中国学生的成绩好,所以中国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

我认为从结果倒转推论是一种危险的做法,因为很多时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且当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结果。

以下的这个例子并不是我原创的,而是导师在课堂上提出的。

请看看以下两张图片。

如果单从图片上所占的面积来看,蚂蚁是比大象更大,那么我们可以从此推论蚂蚁比大象更大吗?

如果你还不太明白我的意思的话,我再告诉你一个故事。

Peter住在挪威的深山里,他有两个儿子,Jack和Andrew。

Peter对两名儿子说,”我给你们两个一个星期的时间,你们到深山里砍树吧。”

但有趣的是Peter给Jack的是一把斧头,但给Andrew的是一把电锯。

Jack用斧头需要2小时才能砍一棵树,但Andrew用电锯只需要1小时。

Andrew每天工作8小时,其余时间他会看看书,到河流游泳,或者在河边画画,甚至到深山其他地方探险或者看风景,而且他一周只工作5天,周六和周日都不工作。

Jack是一名非常努力的人,他每天工作14小时,而且一周工作7天,并不休息。

最后,Andrew带了40棵树回家,Jack带了49棵树回家,Peter看了结果之后留下了一句,”看来用斧头砍树比电锯更好。”

我不知道Andrew和Jack长大后谁的成就会更高,或者谁会生活得更加快乐。

我想带出的讯息是,教学方法是影响考试结果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因素。

我希望读者们看教育的时候,用一个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去看,而不是凭个人的感觉来判断。

作者|Leo Chan,资深英国教育专家,英国排名前2%中学任高级数学教师,剑桥大学数学教育硕士(在读)

上一篇:18岁美国大学生给5岁上海女孩当“书僮”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