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招聘的时候,不太喜欢一个班里面从小到大是前三名的学生,前三名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失败概率实在太大,他觉得我就是最好的,我出来也得最好的,一点挫折他就掉下去了,社会上不吃这一套。而往往最好的学生是什么呢?十名左右,读书不是很用功,他搞来搞去就是十名左右。花时间跟别人玩,学到更多。
——马云《与乡村教师谈教育》
优秀老师可唤醒孩子智慧,点燃别人心中的灯。
“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发现人,每位老师都有机会点燃别人心中的灯。”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话题已经讨论太久太久,归根结底就是在争:人到底生下来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想可能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但是由于教育,由于老师,由于整个文化环境,我们把人身上好的这一面不断地唤醒,不断地扩大,而坏的东西给遏制,把善意、智慧唤醒。这是老师可以做到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做到的。
知识可以被传授,但是智慧可以被唤醒,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唤醒一个年轻人、一个孩子的智慧,而另外一个优秀的老师是把知识传授出去,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不受人尊重,很多地方看不起老师,对教师有误解。
天底下没有一个职业会被所有人赞颂,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当你爱上自己的职业时,你是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我就是这样,无论从事哪份工作,都努力做到最好,然后给自己点赞!
老师最希望学生超过自己,这是老师的美德。
马云上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和他的学校恐怕连想都没想过:自己有一个学生叫马云,将来成为中国首富。
大家从这个问题上反思一下,上名校和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很重要吗?
大家总羡慕老板,老板是什么?
老就是老师,板就是规矩,老师加规矩,就是“老板”的定义,从根本上讲,这也是我们从小要接受教育的意义所在。
我对自己的英文一直很有信心,因为是跟着外教练出来的,所以我特别有自信,甚至我认为我的英文发音比老师要好。
结果中学时的第一次英语口语考试,我居然不及格!我特生气,我觉得凭什么,我比你还好,我比所有同学好。其他同学都听不清楚他在讲什么,但是怎么就给我这么点分?老师说你就是不及格,你必须补考。
后来补考还是考过了,然后依然余怒未消的我直接找到校长,把事情跟他说了。校长很好奇,让我再说一遍给他听听。我说了一遍,并强调我是跟外教学的,怎么可能不及格?
校长听完也觉得不错,不应该是不及格的成绩,找那个老师,那个老师却坚持自己的不及格判罚。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逐渐明白了那位老师的苦心:那个时候的我,太骄傲了,听不进任何人的忠告。老师通过这个让我终身难忘的不及格,教我做人做事需适可而止。如果老师当时没有这么做,我以后还是狂傲不羁,或许不会有今天的事业。
我跟其他企业CEO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我是老师出身,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品德,是其它职业无法拥有的:老师最希望学生超过自己,最最希望学生越来越好。
即使现在我开办了公司,我也是希望:进入公司的员工能够比我做得好,比我更成功。归根结底,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师,应有的品格素质。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文化是玩出来的。
很多人一提到中国教育,马上摇头说不好。这要一分为二来看的。中国的教相当好,中国的育相当不够,教育是两个概念。
大家可以去全世界的大学里看看,那些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一大半在国内上初高中时成绩都只能算凑合的,到了欧美国家的大学里都是最刻苦最优秀的学生,这跟我们老师教育水平、学生的勤奋、老师教育方法有关系的。但是中国的育实在太差,体育、音乐、美术......这些东西基本上在国内的中小学里,从来没得到过重视。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是要勤奋努力学习的。但文化是玩出来的,现在孩子和老师玩的时间都很少。音乐、体育、美术这些东西,让一个孩子真正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教和育是两个概念,当然我们现在对于老师、对于学校的期望值太大。教的主体是老师、学校,但是育的主体是家庭,家长得参与进来,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也很重要。
所以我非常认同马云开篇表达的观点:就现在的教育情况而言,一个班里面从小到大是前三名的学生,抗压能力和受挫逆商太低,失败概率实在太大,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显然不是能够放心启用的栋梁之才,到了社会上也不会被认同。最好的学生,正是那些愿意花时间跟别人玩,学到更多,成绩在十名左右,情商却都出类拔萃的人。
可惜,孩子愿意玩、爱玩的天性,孩子爱好画画、下棋、弹琴等等兴趣爱好,在家长看来,都敌不过期中、期末考试的一张名次排行榜。大多数现代家庭父母的眼中,优秀的孩子等同于学霸、学神。学渣想要将来逆袭?想多了吧!
所以归根结底,中国的“教”不差,中国的“育”当年非常好,现在很差。文化的核心原因,就是在“育”上面薄弱了,这是中国要想大发展的最大掣肘。
来源于尹老师家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