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同住的你,会给父母生活费吗?如今,家住北碚的小周却遇到难题,因为拒绝到父母安排的公司上班,父母提出要求:讨要生活费。无论小周以后从事何种工作,必须每月向家里缴纳1000元生活费。这笔为家庭分担压力的钱,在小周看来,是父母赤裸裸的威胁。
中国式父母
他们的确是颇为劳累的。恨不得把一切关爱都给了孩子,不舍得孩子干一点家务活,更有甚者不舍得孩子受一丁点苦。稍有磕磕碰碰,他们就心疼的不行。
这些父母中,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凡事以孩子为中心,哪怕自己过的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他们会费尽千辛万苦,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切现实可控或超出自己承受范围内的条件,声称“一切都为了孩子”。“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得好好学习”、“看看人家孩子”、“一定要考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时常碎碎念给孩子各种打鸡血。
说句实话:我们的父母真的太好了,也太为之辛苦和劳累了。可是当父母把这一切都给了孩子,又有谁真的教过他承担责任?又有谁教过他要承担这个社会的生存压力?又有谁教过他要懂得感恩?
父母习惯性的一切为了孩子好,而孩子习惯性的接受,把父母的爱当做了理所当然。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一个孩子的出生,代表着整个家庭的殷切希望。孩子是家里的宝,四个老人宠着,父母更是竭尽所能去疼爱。在孩子完成学业前,一切都为了学习;在孩子大学毕业后,又开始催促着其结婚生子,为其买房买车。而当自己成了爷爷奶奶,一代又一代的家庭轮回开始。
中国式的父母,真的很为之劳累。总是不肯放手,不想让其长大,而当孩子长大了,又为他们的终身大事而操心。这事,什么时候能有个尽头?而父母们又何时真的能为自己活一回。
操了一辈子的心,也未必能见的有什么好成效。更有极其夸张愚昧的父母,声称自己一切都为了孩子,自以为疼爱可以换来回报,只要孩子过的好,再辛苦再劳累都值得。
“中国式父母”最典型的特征,“一切都为了孩子好”。而与之相反自己的孩子却未必领情。习惯性的索取,把这些无私的爱当作了理所当然,你就该为我做,就该宠着我。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天只能赚80块钱的父亲,给自己女儿买了iphone 6 plus 64G 7000多。自己省吃俭用,挣的钱甚少,却还是会拿出钱去疼爱自己的女儿。我只能说,有点太过愚昧。
在物质上给予太多,都不如精神上的富足。而父母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孩子:
1. 学会承担,有责任从小开始。
孩子并不能因为他小,就可以不懂事。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承担能力,讲道理,而不溺爱。
2. 索取不是理所应当,感恩不是形式。
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因为爱你就什么都得给你。孩子要对父母的疼爱,去感恩。感恩不是形式,而是细微末节的发自内心深处。
3. 你不是为了孩子活着,你的一切也并不是孩子的。
我见过很多父母最容易犯的毛病,认为自己挣的一切都是孩子的。这是大错特错,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于这个世上。父母挣的一切,也并不是孩子理所应当的继承,应该教育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4. 独立生存能力,并不只是放手让其工作。
一个人的独立,是思想上、生活上的自由。给予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去处理问题,同时也要让其主动去承担责任。这个要从小给予教育,而不是工作了、结婚了才去独立。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培养起独立承担生活的责任是很重要的。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培养,而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
孩子长大了要独立,不仅是在经济上,更要在精神上,同时要能担得起责。成年人了,你能靠的唯有自己。
而对于中国式父母,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孩子感恩,不以孩子为中心。与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有所建树,不如传授给他一个健全的人格。孩子要懂得承担的责任,不能因为小就为所欲为。
父母是要疼爱,但更要有度。一味的疼爱,若是被当作理所应当,恐怕应是你的悲哀。
对于孩子要试着放手,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学着自己做决定,承担责任。不能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品格、道德、信仰。
还有重要一点,你所挣的不是孩子的,把他养大是你的责任,但不是一辈子。并不是说,孩子无病无灾,一辈子不愁吃喝,你就心满意足了。一个健全的生命个体,生存在这个社会上,他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谋生,而是生活。
为何有那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啃老”?
据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呈逐年下降走势,四成大学毕业生还在“啃老”。
其实,“啃老”并非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专利。在国外,也有所谓的“啃老族”。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的经济虽然在持续复苏中,但“啃老族”对父母的依赖却没有减轻,在二、三十岁的年龄层里,五分之一仍和父母同住,更有60%还在接受父母的财务援助。日本政府调查了15至34岁青年2012年的就业状况,“啃老族”的人数已达63万。 从比例上来看,“啃老族”人数较2011年同比增加0.1%,创有统计的1995年来的历史新高。
“啃老”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一代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啃老”,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不要因此就给大学毕业生贴上各种“另类”标签,既不能因为他们一时的依靠父母就断定“无能”,也不能因为他们的“蚁族”身份,就戴着“有色眼镜”来挖苦人、贬损人。对待大学毕业生“啃老”,我们需要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用发展的视角去关注,而不是一提“啃老”就谈虎色变。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1.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父母无私的爱给予孩子但不应过分的以孩子为中心,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状态;
2.“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绝对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更重要。
3.要学会放手,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对他的责任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4.你的一切也并不是孩子的,而是你自己的。所谓的遗产只是物质财富,而独立生存的精神财富才是最宝贵的。
5.养孩不是为了养老,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而孩子更应该懂得感恩,去善待自己的父母。
6.以成年人的姿态对自己负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能承担得起责任。善待自己的父母,更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