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近日已经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距离他2008年海归清华,恰好十年。据称,施一公将保留清华大学教授职位,全力投入西湖大学的筹建工作。
“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让学生进去后就想就业,会造成什么结果?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施一公说,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济管理学院。他最好的学生,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他说,想去金融公司。这显然与施一公回到清华初衷相违背,施一公曾表示其想做的是“能培养拔尖创新一流的青年科学家,他只要跟着我做,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我可以把他带起来。”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因此,选择成立民办研究性大学西湖大学成为了施一公的选择。施一公曾表示,西湖大学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这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施一公其人
施一公于1967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87年保送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95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至2008年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十年,回国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他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施一公教授初期的海归生涯并不顺利。2010年,他联名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科研文化》的社论,对科研体制,尤其是经费分配,提出批评,指出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国的创新步伐。一年后,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引发争议。两年之后的2013年,他先后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一帆风顺,荣获一系列荣誉和奖励,包括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以及中国民间的未来科学奖。知社学术圈称,回国后,施一公已发表9篇Science, 13篇Nature, 和6篇Cell。
施一公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不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供多少就业,跟大学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施一公说,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济管理学院。他最好的学生,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他说,想去金融公司。施一公说,管理学在清华、在北大、在整个中国都很热,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件事情。专科学校办学的理念,是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输送螺丝钉,但大学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不能混淆。
西湖大学2018年将正式成立
施一公曾表示“于我辈,这个时代提供了空前但不绝后的科教兴国的契机;于我辈,科教兴国是历史大时代所赋予的大责任!”他相信,科技强国梦的核心就是高等教育,创办一流大学就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等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
在2017《浙商》年会上,施一公表示,定位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聚焦科学技术的西湖大学将在2018年正式成立。
▲西湖大学校园规划概念性方案设计。(图片来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官网)
施一公指出,目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为:营利性大学众多,研究型大学缺失。
按美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为例,公立大学保证公平,私立大学追求卓越。在美国的大学排行榜上,公立大学很难进入前20名。规模小而精,是美国私立大学的一个特点。如洛克菲勒大学,成立于1901年,只有75位教师的规模,但建立以来已经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身其中。
他相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具有机制灵活,探索教改的特点,且校董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西湖大学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经过5批全球招聘,从2500多名应聘学者中遴选出44位科学家,其中有7人拟入选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第一批西湖大学19位博士研究生2017年9月2日已正式入学,第二批已开始招生,将在2018年入学。
西湖大学拥有强大的智囊团。据施一公介绍,西湖大学顾问委员会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大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药理学和肿瘤生物学Donald and Elizabeth Cooke终身讲席教授王小凡,澳门大学校长赵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赵忠贤等学术上享有盛誉的全球顶级科学家组成。
西湖大学作为民办高校,建设资金从何而来?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千人教育基金会通过募集获取的社会和民间资金,是大学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浙江在线报道,施一公介绍,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华绍炳等15位“千人计划”专家以及葛航、徐益明、王华春等众多浙商成为该校捐赠人。
而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一篇演讲中,施一公提到,西湖高研院的捐赠人包括马化腾、王健林、吴亚军等,而西湖大学的捐赠人则有何泽平、陈向明、张磊。
西湖大学15年后媲美加州理工?
根据浙江在线报道,按照规划,至2019年末,西湖大学拥有教授师资力量规模将超过洛克菲勒大学。在教师科研水平上,很可能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在尖端研究方面异军突起;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不过,这样宏大的目标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图片来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官网
在知乎有网友表示,西湖大学以生物、医学等为主打领域。这些学科研发周期很长,投入产出比很低,短期社会效益不显著,民资要办好这些学科比较困难。
还有网友指出,施一公“牛皮吹的震天响”,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赶英超美”计划。
根据2018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排名世界第25位,北京大学排名世界第38位,加州理工则排名全世界第4位,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
西湖大学无疑是南方科技大学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又一尝试。南方科大经历不少波折,西湖大学未来走势如何,值得关注。
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