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教育视点 >

当前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时间:2014-07-01 09:53:53 来源:二泉网
摘 要: 当前特教师资培训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与培训的矛盾,专业性、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后续跟踪不够等。可从加强相关调查研究,立足省情开展培训,健全机制、规范要求等方面着手,以更好地开展特教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
 
  强校须强师。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积极开展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已成为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摆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谨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提几点想法。
 
  一、当前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面临的挑战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全国各地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迟,且呈现面广、量大、点多的发展格局,因此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方面难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教学与培训的矛盾
 
  目前,随着全国特殊教育的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日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理应配备更多、更专业的教师,才能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然而,由于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编制仍然按上世纪50年代规定的1∶3的师生比来配备,导致教师比例偏小、工作量过大、日常事务繁杂、负担过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许多人显然力不从心。此外,还有不少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在时间上与各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进度有冲突,使学校和教师处于两难境地。
 
  (二)专业性、针对性不强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然而,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特殊教育学校都在向两头延伸,教师岗位及层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其中,有从事九年义务教育的,有从事学前教育的,还有从事普通高中教育或职业高中教育的,等等。面对师资队伍结构的明显变化,多数培训机构都未能根据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现状来组织、设置相应的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科教师需求的培训内容,学校派出的参训教师也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培训的组织者热情高涨,培训场面热闹非凡,可是参训教师却因培训内容和专业、学科不一致而无法进入角色,最终导致培训收效甚微。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许多培训活动中,主办方都组织了较丰富的内容,如专题讲座、优秀学校代表交流、论坛沙龙等,还有半天或一天到基层学校参观、听课、评课。这些课程与活动的设计,跟过去单纯的专题讲座和讨论相比,确实来得更加科学合理,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后续跟踪不够
 
  培训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受训者都学有所得,并将所学理论、经验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否则培训就失去了意义。然而,目前不少培训活动仅仅满足于发放一纸证书,没有跟踪服务,更没有后续考核,参训教师能否将学习所得应用于实践,则不得而知。
 
  二、关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调查研究
 
  “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一观念已在普通学校教师中形成共识,而特殊教育教师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认识尚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政府层面上,需要为特殊教育教师开展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激励与支持机制;而作为各级培训机构,应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需求有哪些,并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二)立足省情开展培训
 
  进入新世纪,中国特殊教育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全国各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特点及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义务教育办得好,有的职业教育比较有特色等。为了更好地增强培训效果,笔者建议,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应立足本省,针对当地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特殊教育教师的特点,由省级培训机构负责培训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方式的确定和教师与学员的组织等,以此来解决本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笔者认为,与全国范围的培训相比,立足本省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针对性更强,更富有实效。
 
  (三)健全机制,规范要求
 
  为了保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有关培训机构要从管理上入手,科学地安排培训课程,加强过程管理,完善培训的形式和方法等,只有这样,参训教师才能真正在培训中受益。
 
  1.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奖励、评估制度,把培训成绩纳入教师个人的业绩档案,并和绩效考核挂钩,从而调动广大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设计富有实效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在培训内容的设计方面,要有利于拓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促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应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核心,把基础知识、教材教法以及答疑解惑融合在一起,形成系列专题;以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结合各学科教学、教研和教改设计相应的培训活动。此外,培训形式也应丰富多样,以提高参训教师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组织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上公开课、评课;带青年教师团队送教下乡,开展示范教学;观摩各学科优质课,让全体参训教师参与评课,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倡导专家学者多了解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疑惑和困难,双方结合学科教学实际,进行平等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以此促进参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广泛发动和组织师资培训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等相关人员,对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考察、跟踪指导和专题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性运行机制。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的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是推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路径。
 
  4.注重训后评估。经培训后,参训教师的工作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有在教师培训和工作绩效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样的培训才是成功的。因此,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应建立对教师参训后的评估反馈机制。评估的方式和步骤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意见,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项目及其内容的意见和看法,包括培训项目是否满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项目所含内容是否合理和适用等;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和考查,参训教师如果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说明培训是失败的,而教师如果不能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训仍然不能算成功;还要了解参训教师经过培训后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所改善,这是评价培训效果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总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与普通教育师资培训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相关培训机构应根据这一“特殊性”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不能简单化甚至一成不变,要有针对性,重实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362000)
 
上一篇:“一张高考喜报”的背后
下一篇:“变了味”的国学为何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