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是一个让中国家长趋之若鹜的词,但任教24年的耶鲁教授却说,精英教育已经走进误区。
什么样才算是精英?精英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如何才能培养一个拥有国际视野、不会被时代迅速淘汰的“精英”?这篇文章或许会带来一些启迪。
名牌大学挑选和培养的智慧形式是分析能力
精英学生在这方面的智慧能力如此之高
以至于忽略了其他智慧形式的存在:
社会智慧、感情智慧、创造能力
——威廉·德雷谢维奇《精英教育的劣势》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后,毅然辞去教职并在离去之际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文中,作者认为精英教育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因为它注重“培养了一些能力,却削弱了其他能力”。
所谓精英,在字典中的含义是精华,指事物之最精粹、最美好者。但如今,人们对精英的认识,无外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特别是在国内,对于精英的定义更是出了偏差,如此培养出的中国式精英,流于社会,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中国式精英= loser?
精英原本代指人才,无论任何国家、任何职业,对于人才的渴求都是巨大的。
有不少人会说,中国并不缺少人才呀!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哪个不是人才呢?没错,但要知道,在错误的思维之下,培养出的是畸形的精英与畸形的人才,这对于社会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一名记者慕名去采访一位出自大西北某农村的学生,只因他凭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国内的知名大学。但在采访中,记者慢慢发现,这位学生除了课本之外,竟然没有读过任何的课外书,也没有任何的业余爱好,甚至没有朋友。他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生活封闭得就像在一个狭小的罐子里。
可怕的是,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位学生仍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精英。即便无法与人沟通,即便没有任何生活常识,但只凭考上名牌大学这一件事,就足够证明他的能力了。
可是否有人想过,社会是否需要这样的“精英”?社会需要他的什么?会考试?还是高分数?中央教科院进行过一项针对高考状元的调查:“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这个数据其实很震撼。
在国人心里,没有人会否认状元不是精英。但这些所谓的精英却无一人成为国之栋梁。中国式精英,逐渐只成为一个头衔,等待被他人夸耀,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中国的综艺节目《奇葩说》中出现了一位中国式精英(奇葩),他就是有“清华男神”之称的博士学霸梁植。这位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人才”,却在节目中为毕业以后找什么工作而困惑。
高晓松对该名中国式精英下了定论,“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话虽无情,但却道破了当今中国教育的现状,所谓的“高材生”和“人才”,此类的“中国式精英”教育,本质就是功利。
功利教育的现状令人痛心,究其原因,是中国对于精英的定位出了差错。在父母眼里,精英莫过于成绩优异的孩子,日后拥有一份稳定又高薪的工作;在老师眼里,精英不外是品学兼优,竞赛名列前茅,为学校获得荣誉的好学生;在同龄人眼里,精英或许就是社交广泛、衣着光鲜,有着高收入的人群。这样的“精英”,进入社会之后,选择的往往是无需创新、无需奋斗的行业,享受公司名气带来的快感,丧失了青年人的斗志。
不得不说,中国式精英就等同于loser。
顶尖人才有何标准?
那么,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具备怎样的标准呢?沟通能力、全球视野、跨文化生存能力、创造价值能力是评价现代国际化人才的标准。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主任Andreas Schleicher认为,“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性的视野。要让他们懂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是全球化素养的一个深刻的内涵。”
不妨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举个例子。在世人心里,陶渊明的桃花源就是一处圣地,那里“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古至今,寻桃花源者无数,望生活于桃花源者更是多如牛毛。若说心中有桃花源,自是应该。若说桃花源放于当下,生存却是难题。对于现代人而言,要想成为国际化人才,就必须走出“桃花源”。
在当今社会,想要生存并不难,物质的便利足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无忧无虑。但想成为顶尖人才却并不那么容易,沟通能力、全球视野、跨文化生存能力、创造价值能力缺一不可。缺乏了基本的沟通能力,知识的传递、文化的交流就会受阻;缺乏了全球视野,就会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缺乏了跨文化生存能力,就只能足不出户,望“先进”而止步;缺乏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就会面临被“机器”取代的窘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被提炼而出,其中,国际公民教育是培养顶尖人才的重要方式。作为致力于国际公民教育的融尚私塾,其创始人Nini认为:“在未来世界,学术能力只能是非常基本的一个成功的基础。再往上,还有四大核心能力,即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利他精神、自我认知。这五大核心能力如果孩子不具备,成绩再好,未来也不一定能够成功。”
试想,拥有以上五大核心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将会为世界,为中国带来什么?答案很简单,带来的是更开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阔的胸襟。
中国,是时候重新定义“精英”了。
那么该从哪里开始起步呢?国际学校有相应的课程,而公立学校的孩子又该如何突破自己,成为国际化的人才?现在已经有一些国际教育者致力于提供好的教育资源,比如融尚私塾,它把私立寄宿美高的课程体系,在课外时间带给中国8-18岁的孩子。
不过更关键的问题是,孩子需要明确自己的英文水平怎样,目标是什么,适合哪一种的教育体系?
融尚私塾为此联手160+个顶尖美国高校,创建一个全新的、适合中国孩子的评测体系,可以系统的评估孩子的能力掌握度、知识点应用、思维方式展现、爬藤的核心素质等,让家长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成长水平。
八大维度能力测评
※口语、听力、阅读、写作
※明辨性思维
※创新思维
※西方文化认知
※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