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年工商名城,无锡历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教育因实业兴,实业以教育昌”成为社会共识。进入新世纪以来,无锡市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确立建设一流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市的奋斗目标,职业教育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职教中心 整体规划
近年来,无锡立足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把职业教育列入城市发展目标。2005年,无锡市确立建设“五个中心”和“五大名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五个中心” 包括区域性职教中心、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旅游度假中心,这在全国各地城市发展规划定位方面是唯一的。2006年,无锡市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建设全国一流的区域性职教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市”的目标。2010年,国家颁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域规划》,将“职业教育中心”确立为无锡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目标功能之一。同年,无锡市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国“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1年,无锡市入选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201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明确在无锡市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
职教资源 全面优化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我市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努力做大做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提出通过职教资源整合,使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2006年,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打破隶属关系和学校类型界限,以重点职校为核心,考虑同科、同类、同愿等因素,合并、划转了一批办学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公办职业学校,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规模。市区公办职业学校由37所整合为17所,全市省级以上重点职校招生数达到职业教育招生总量的95%以上。同时,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瞄准国际一流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无锡职教园。园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 20万人,目标是建设成为集教育、科研、实训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改革开放试验区、产学研结合实验区和高技能人才的造就地,集教育、文化、旅游、生态、人居、产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新城和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园区。自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65亿元,建成范围达6平方公里,有中高职院校9所,师生8万余人。同时建成启用功能水平选进的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亚太经合组织技能人才开发促进中心在园区落户。
内涵质量 加快提升
近年来,我市从加强课程、专业、师资、技能建设入手,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基础能力。2007—2009年,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950万元,实施全市职业教育课程、专业、师资“三项建设”,共评选和资助市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150门、示范专业90个。2010—2012年,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400万元,实施全市职业教育课程、专业、师资、技能“四项提升”工程,共评选和资助市级精品课程150门、重点建设专业90个。同时,建立了全覆盖、高水平、规范化的技能竞赛制度体系,每年举办全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全省、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多所职业院校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赛点。此外,还成立了职业院校建设与专业设置评议专家委员会,组建市级职教优秀课程和示范专业评审专家库,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国家、省、市、校四级师资培训网络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选派390多名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国外培训。2013—2015年,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400万元,启动实施全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市级重点专业群、精品课程资源、校企合作示范项目、职业教育国际化重点项目和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院校,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无锡是一座活力城市,从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到现代制造业的世界高地,无锡人以敢为人先、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一大批新兴产业在这里迅速崛起,为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无锡职业院校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努力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的无缝对接。为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我市印发《关于建立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的意见》,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60 家大中型企业被市政府命名为“无锡市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大力推进职教集团建设,组建物联网、服务外包、商贸物流、数控、旅游、微电子、建设、艺术设计、汽车、焊接等10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重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外,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参与实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通过“中高职3+3分段培养”、 “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 等,打通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渠道,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突破23万人,职业教育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